8月28日,德州市“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暨金融产品宣介会举办。活动聚焦全市13条产业链进行现场投融资路演对接,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展示自身实力、拓宽融资渠道的舞台,有效加深投融资机构与路演企业的相互了解、推动企业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
一月一链、有的放矢。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中心主任刘红看来,如果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产业链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线绳”。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线串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加速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13条标志性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制造业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612.73亿元,同比增长2.05%(高于全部规上0.3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86.71亿元,同比增长24.12%(高于全部规上7.09个百分点)。1至7月累计完成投资132.72亿元。
链长统筹,机制日益完善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现代物流及会展经济产业链链长赵纪钢调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情况;副市长、轻工产业链链长陈海明陪同SK致新等企业在我市相关行业企业考察,努力推动项目落户;副市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链长邵红双带队开展服务企业发展“十百千万”工程走访活动……
在德州,类似的时政新闻并不鲜见。抓工业、固根本,我市把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成立以书记、市长为“双主任”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精准构建产业链推进机制,精心打造13条标志性产业链,并由书记、市长担任总链长,11位市级领导同志任链长,牵头谋划产业发展路径,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发展。这一重要举措,已经持续多年。
2020年,在实地调研100多家工业企业、举办20余场座谈会、研究50余家标杆企业的基础上,我市提出了构建“541”产业体系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省首创产业链链长制,将重点产业细分为33个产业链,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原则,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2022年,对标省“十强产业”部署,我市将33条产业链优化调整为11条产业链,对重点产业链条实行“十个一”工作机制,通过抓大培强、抓创新型企业培育、抓小微企业发展,培育强企方阵,推动梯次登攀,稳住工业经济“压舱石”。
此后,在深入研究全市产业现状、对标省级产业链结构的基础上,我市新增文化旅游、建筑业、地热能3条产业链,取消医药、新能源汽车及装备2条产业链,并将特色轻工纺织产业链进行拆分,形成13条标志性产业链,使链条布局更加合理,细分领域更加明确,主攻方向更加聚焦。
“我们优选了79家优质骨干企业担任产业链‘链主’,同时筛选219家关键企业重点培育,打造产业链‘强企方阵’。链长们带头调研企业、延链招引、走访洽谈,形成了产业链工作高位定调、高位推动、高位督办的工作机制。”市工信局综合科副科长李霞说,聚焦问题解决,链长带队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通过“千人联千企”工作机制收集企业问题533个,现场解决26个、初步解决306个;聚焦对外招引,链长带队持续推进“遍访总部”,形成“新增总部”“再访总部”“总部回访”三张清单,走访在我市有长期投资的286家企业总部,争取各类项目110个,总投资585.19亿元。
链条延伸,拓展实现突破
培育“工业树”、打造“产业林”,强化对接融通,提速项目建设是必由之路。上半年,各产业链着力强化项目招引,累计外出招商225次,召开大型峰会、展会论坛,对接高校院所、基金等各类活动157次,持续提升产业链区域影响力。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例,他们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专题招商,成功吸引了总投资50亿元的半导体激光雷达及传感器件产业化项目落户天衢新区。天衢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说:“它属于第二代半导体领域的‘链主型’项目,达产后不仅可为威讯、有研、英望手机等企业提供配套服务,还能推动全区形成从材料、外延、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器件模组到终端应用的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弥补新区第二代半导体、特别是制造环节的空白。”此外,陵城区依托鲁北大数据中心项目,与中科曙光、中源控股等40余家企业在算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开展了合作。
医药及康养产业链也在全力以赴强链扩容。据市卫健委中医药发展科副科长杨光朋介绍,全市医药及康养产业涵盖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慧康养等领域,空间分布上形成了中心城区高端医疗和应急(医疗)救援片区,生物医药“一带四基地”发展片区,沿黄河、大运河为主的生态康养片区等三大发展片区,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动力更加强劲,初步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医药及康养产业体系。“目前,产业链规上企业已经发展到100余家,其中,链主企业6家、关键企业29家。2023年,全产业链实现营收170余亿元。今年上半年,谋划论证产业重点项目58个、总投资332.1亿元,无论是数量、体量和质量均实现爆发式增长。”他说。
150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73.47亿元;高端装备产业链着力推进83个总投资645亿元的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高端化工产业链建立园区项目调度机制,全力保障113个总投资426.87亿元的在建项目顺利投产达效……我市在全力推进“链上”项目建设的同时,也在持续强化品牌塑造。产业链办公室副科长黄硕说:“我们梳理形成技术领先、品质卓越、品牌卓著的新品、精品、名品清单,推进优质产品不仅服务德州,更能推向全国。目前,景津压滤机、泰山竞技体育器材等84项产品产能、市场占有率列全球或全国第1位,43项制造工艺全球领先或国内首创。其中,17项产品产能、市场占有率列全球第1位。”
链接集群,效应加快释放
8月26日至27日,山东省“十链百群万企”锂钠电新能源产业融链固链对接活动在庆云县举办。活动以“培育绿色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吸引了省内外重点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负责人,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等“揭榜”单位专家等参加。
此次,庆云县收获满满:与浙商银行、齐鲁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与中科院、山东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构建“四链”深度融合的良好产业生态,福森新能源年产4GWh储能系统集成项目、云川航空年产100架无人机项目等项目现场签约。
融链固链,主题突出。围绕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链,庆云县按图索骥、沿链招商,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我们坚持以特色产业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以专业园区建设为总抓手,做好‘聚’字文章。目前已招引25个项目入驻中庆新能源绿色近零碳产业园,构建起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条,力争到2025年,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项目达到60个以上、年产值200亿元以上。”庆云县科工局党组书记周景涛说。
串企成链,聚链成群。我市扎实推进“十链百群万企”行动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进一步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发展、强链支撑,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分行业开展供需产销对接,上半年已累计组织开展市级以上融链固链专项活动52场次,参与企业1200多家。”市工信局中小企业科科长孟宪红说。如:纺织服装产业链积极组织行业专家对省规划建设印染产业园开展可行性调研,全力延伸产业链条;化工产业链举办化工行业发展论坛,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高级副总裁王喆等作现场授课交流;食品加工产业链创新开展“五进园区”活动,同福集团一二三产融合项目、航天食品产业园项目(一期)等项目顺利推进,“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前不久公布的2024年度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临邑县碳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禹城市功能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庆云县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成功入选。
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如今的德州,正在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市工信局局长孙洪魁表示:“我们将聚焦招商育增量、聚焦强链优存量、聚焦攻坚抓服务,高水平推进各产业链开展链上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提升全产业链整体竞争实力,牢牢稳住工业经济‘压舱石’。”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冕 通讯员|马俊良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