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 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德州连续4年保持“双下降”

10月22日,我市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邀请市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孟祥胜,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吴士亮,市应急局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科科长何万强,市应急管理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树刚出席,介绍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已9次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全市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7.8%和41.4%,已连续4年保持“双下降”。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六个方面:


坚持齐抓共管,拧紧安全责任链条。制定出台《市委常委会成员、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市级领导全员落实调研、督导、检查等制度措施。组织26个重点部门制定年度工作清单和班子成员责任清单,健全完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母婴保健机构等16类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清单。建立包县督查、帮扶督导、专项巡查等常态化督查机制,已开展督查11次,对各县(市、区)和重点市直部门进行了专项巡查。


坚持预防为主,深化治本攻坚行动。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精准实施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已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8.9万家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898项,指导241家企业安装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及设备工艺1.3万项。深化违规电气焊和违规施工、有限空间作业、预防高处坠落、企业外包施工等“四类”专项整治,推动6226台电焊设备“加芯赋码”并纳入智能化监管平台,累计整治四类问题隐患2.3万项。


坚持固本强基,加强直管领域安全。危化品领域,深入开展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创新实行危化品企业“五类责任人”安全生产履责积分化管理,组织68家危化品主要负责人开展安全生产公开述职。工矿商贸领域,创新实施粉尘涉爆领域“3+3”工作模式、有限空间作业“1450”工作机制,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执法方面,创新实施“全部门联合”“全科式检查”“全覆盖反馈”“全方位警示”执法机制,“进一次门、查多个事”“查一次、管长远”“查一家、管多家”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安委办高度评价以及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批示在全市推广。


坚持社会共治,持续筑牢人民防线。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开工第一课”等系列活动,经验做法在应急部《安全生产简报》刊发推广。指导企业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职工全员观看学习事故警示教育案例,各企业累计开展警示教育3500次,教育从业人员24万人次。建立有奖举报“公告牌”、“吹哨人”等制度,引导企业人员查身边隐患,鼓励社会人员参与排查隐患,已落实奖励资金135万元。


坚持夯实基础,抓好自然灾害防治。防汛抗旱方面,及时调整防汛抗旱指挥体制,形成水利主“防”、应急主“救”工作格局,组织修订市县乡三级预案243个,开展应急演练200余次。森林防灭火方面,播放防火宣传片206个,悬挂防火宣传标语5000幅,制止野外违规用火116次,消除火灾隐患4900处。防震减灾方面,全面总结复盘“8.6”平原地震应对处置过程,形成4个应急手册、2项管理办法,经验做法在应急部《中国减灾》杂志刊登。


坚持做足准备,增强应急处突能力。强化物资准备,建成应急物资储备库158个,储备应急物资400万件。强化队伍准备,组建培育13支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5支社会救援队伍。强化应急指挥部建设,接入6万路重点场所监控和5条骨干河道243处高点视频监控,与全市134个镇街实现联通。强化应急通信保障,推进370兆应急指挥窄带通信建设工作,共建设固定站11台、移动站11台、多模终端220台,配备卫星电话、北斗终端等单兵设备110台。

下一步,市应急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系统集成推进应急管理改革创新。一是抓体系,强效能。围绕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决策、救援实战、社会动员等“五大体系”,建立完善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二是抓基层,攻难点。聚焦基层应急指挥能力提升,推动“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力争每个镇街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三是抓落实,保安全。持续深化“治本攻坚”、“化工行业提升”等专项行动,狠抓末端见效,筑牢安全底线。

答记者问

请问今年德州市安全生产特种作业考试取证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王树刚:

德州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特种作业人员高水平持证上岗为目标,在考试取证方面做了三方面的主要工作:建成安全生产特种作业考试中心、建立形成规范标准的考试体系和建设高效便民的考试取证服务模式。

建成安全生产特种作业考试中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特种作业培训考试工作,研究拨付专项资金建设德州市安全生产特种作业考试中心,批复成立“德州市应急管理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德州市安全生产特种作业考试中心运维和管理,解决安全生产特种作业考试“有场地、有机构、有职责、有人管”的问题。


德州市安全生产特种作业考试中心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置考试机房、实操考场、候考室和监控室等20余个房间,理论考试系统全部接入国家考试服务器,实操考试配齐电工作业、熔化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及危化品安全作业等设施设备30余台(套)。


2024年1月1日,德州市安全生产特种作业考试中心运行,同时注销了原来设在培训学校的考试功能,在全省率先实现彻底的“培训和考试”分离,有力推动安全生产特种作业培训和考试质量“双提升”。


建立形成规范标准的考试体系。组建安全生产监考管理和实操技术考评员两支队伍,分别负责考场管理和实操技术考评。制订《德州市安全生产考试考核职责制度流程汇编》和《德州市安全生产特种作业实操考评员职责》等管理制度,特种作业考试全部由德州市应急管理局事业单位派员监督管理,任何社会培训学校人员和中介未经允许不得进入考场,严禁将考试管理职责“转移、下放和承包”给与安全培训相关的单位和个人;随机抽取考评员负责实操考评工作,实操操作科目全部由考生现场抽签确定,严禁学员“指定实操科目”考试,实操考试期间由监考人员不间断巡视考场,确保实操考试标准不降低、秩序不混乱,坚决杜绝考试“走过场”。

建设高效便民的考试取证服务模式。围绕“考试持证、增强技能、促进就业”的目标,全面优化考试报名等工作流程,完全实现“培训完成随时约考,考试合格快速取证”的便民服务模式。在德州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主动公开考试报名咨询联系电话5部,整理制作《德州特种作业问题解答》和《特种作业理论考试,你关心的都在这里》等视频向群众宣传介绍安全生产特种作业考试政策规定,多渠道架起与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引导群众到正规培训学校学习,按规定参加考试取证。

刚才介绍的“开工第一课”活动强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请问下一步将如何开展开工第一课活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吴士亮:

开工第一课活动是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市开工第一课活动典型做法现已连续两年被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简报》采用推广。

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除隐患送关爱保平安”这一主题,通过提前谋划、风险预判、提醒预警、队伍预置、制度预防等措施,开展好“开工第一课”活动,为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夯实基础。


超前谋划,预先准备。重大节日前,一是摸清底数。对节假日期间停产的危化品、重点工贸企业全面摸底,逐一明确停产、开课、复产时间,一企一册,建档备案。二是提醒警示。将制作发放典型事故警示片,推动各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学习观看。同时,深入企业基层一线,通过“送安全春联”“挂安全灯笼”“举办安全节目巡演”等方式,点对点提醒企业,过节不忘安全、停产复产先讲安全。同时在单位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发布安全生产节日致辞、安全提示,提醒企业做好安全防范。三是强化督导。放假前将预置执法队伍,成立督导组,对企业“开工第一课”准备情况、值班值守情况等进行不间断检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企业中控室、人员密集场所进行视频巡查。对开工第一课开展情况的检查督导、随机抽查做足准备。


明确任务,压实责任。要求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提前研判风险,提早印发“开工第一课”总体方案,围绕“开工第一课”做到“五个一”、“三个必须”和“一个全覆盖”既:组织一次“开工第一课”收心教育、组织一轮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组织一次全员岗位风险辨识、组织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组织一次应急处置演练。必须在节后第一个上班日开展“开工第一课”,要把开工“第一课”作为复工复产的前置条件;“开工第一课”必须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亲自授课;必须全员参加,要严格落实覆盖全员要求,对因值班值守、休假出差等未参加人员,要及时组织补课。重大节日,特别是春节过后,无论企业大小、无论节日期间是否停工,要求所有企业都要组织开展“开工第一课”,实现全覆盖。

持续推进,长期坚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开工第一课”长效机制,规定企业在重要节假日或因各种情况停产停工的或涉及新工艺、新原料、新厂房、新员工的,要根据人员思想状况、设备设施状态等情况,在复工复产前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开工第一课”。把“开工第一课”做为安全生产考核、督导检查、监管执法、评级评优的重要内容。将“开工第一课”做为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长期坚持。

请您介绍一下电焊机“加芯赋码”的含义,这项工作对安全生产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吴士亮:

近年来,电焊作业引发的火灾、爆炸等伤亡事故频发,损失严重,教训惨痛。深入剖析事故原因,大多是由电焊工无证作业、违规作业、人机失管造成的。针对该领域监管难点痛处,今年以来,德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电焊设备“加芯赋码”改造工作,即运用互联网手段,对电焊设备加装物联网芯片,赋专属二维码,持证电焊工通过手机微信、支付宝小程序进行个人信息实名注册认证,每次作业前须扫描电焊机上的二维码验证,并同步上传安全作业信息,系统根据认证结果发送电焊机开机指令,方可从事电焊作业。“加芯赋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真正实现了电焊作业从“以人管人”向“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的转变,确保违规电气焊作业专项整治由阶段性成果向常态长效监管有序转换。电焊机“加芯赋码”不仅从源头上杜绝了动火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而且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数字化监管平台对电焊机作业状态进行实时监管,操作工可查、电焊机可控、违规操作可防,进而有效防范因无证违规电焊作业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加强电气焊作业全链条监管是防范遏制电气焊作业事故的治本之策,实施电焊作业智能化监管是省政府安委会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除停产企业外,德州市已完成全部电焊设备“加芯赋码”改造并纳入智能化监管平台管理。实现了电焊作业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智能化监管,确保了电焊作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提升了德州市涉电焊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下一步我局将充分利用智能化监管平台,并继续加强对流动电焊机的管控,对未进行“加芯赋码”改造的外来焊机,发现一台改造一台,确保智能化监管平台发挥应有作用,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监管机制。

请简单介绍一下安全生产“全科式检查+全覆盖反馈+全方位警示”做法。

何万强:

今年以来,市应急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营商环境水平的决策部署,聚焦涉企检查频次多、效果弱等痛点,打出“全科式检查+全覆盖反馈+全方位警示”组合拳,推动执法检查效能提升。截至9月底,入企执法检查次数和办理处罚案件数量分别同比下降41.5%和73.1%,执法检查质效提升显著。 

深化“全科式”检查,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是加强多部门联合检查。会同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消防、气象等相关监管部门,实现对企业“联合查一次”。目前,联合检查企业124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隐患1858项。二是强化上下级协同检查。统筹市县两级应急执法检查计划,选取市县两级执法骨干组建联合执法组,开展区域性异地执法,避免市县两级重复检查同家企业,已协同检查企业55家,查出问题隐患353项。三是开展“体检式”诊断检查。按照“全科团队、专科大夫”的思路,聘请国内高水平机构专家团队,从行政许可、制度建设、安全管理、设备工艺、消防安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诊断、精准化帮扶,已累计对 15 家企业进行“全科式检查” ,指导整改问题隐患720项。


加强“全覆盖”反馈,实现“检查一家企业、带动一个行业”。一是覆盖全部同类企业相关人员。在“全科式”检查结束后,组织同行业同类型的企业参加反馈会,专家逐条分析讲解问题隐患发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指导帮助制定改进措施。目前,已召开现场反馈会11次,受益企业211家次,跟学人员1073 人次。二是指导企业开展全面举一反三。指导企业根据发现的问题隐患,全面复盘分析,深挖根本原因,举一反三排查同类问题隐患,企业举一反三自查问题隐患1589项。三是提高问题隐患排查整治质效。执法检查后,逐项梳理问题隐患内容,编制形成《行业安全检查要点》,通报传达至全市所有相关企业参照学习,解决“不会查、查不准”等问题。

抓实“全方位”警示,放大“处罚一家、规范一片”效果。一是坚持以案示警、以案促学。分类型系统梳理发生的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和警示教育片,督促指导企业组织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操作人员全部观看学习,提升“我要安全”意识。二是将严格执法和警示教育紧密结合。实行“现场执法+警示教育+普法宣传”模式,逢执法必警示、逢执法必教育、逢执法必普法、逢执法必宣传,把有关法规规定、问题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告知给企业。三是强化普法教育质效。开设普法专栏,定期公开行政执法清单、发布法律规章信息、公布典型执法案例,在为企业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法治服务基础上,强化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有力震慑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行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董天力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