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以改革创新思维引领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改革创新思维

引领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李纪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发展和强国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全市档案事业的排头兵,我们要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聚焦“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勇担“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使命,持续推进档案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贡献档案力量。

聚焦职责使命,在档案资源建设创新中彰显存史本色。档案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工作相伴相随,一份份档案、一叠叠卷宗,记录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光辉印记,鉴证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市档案馆聚焦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将档案工作与深化改革同步推进。坚持主动对接、上门服务,赴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挥部等部门开展业务服务,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在全省率先建成红色档案数据库,开展档案数字化保护,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全域内跨馆共享;建设覆盖全市的黄河档案数据库,把黄河档案保管好、利用好、记录好、留存好;围绕人民群众对优秀档案资源的新期待,持续加强征集力度,抗美援朝老战士、全民抗疫档案、200年老地契、40年连号报纸等8000多件珍贵档案资料陆续进馆,反映德州全面深化改革发展足迹的档案资源体系日益优化。

牢记国之大者,在档案开发利用变革中擦亮资政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新时代档案馆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市档案馆以档案宣传为改革突破口,带动档案征集编研提质增效,走出了宣传征集编研一体化发展的德州档案治理新模式。聚焦中心工作,编撰《档案资政——德州市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档案文献选编》,为市委主题教育开展提供丰富档案史料。深度推进重大题材编研,编纂《德州市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德州战“疫”》《老地契见证二百年家族变迁》《德州史画》《德州记忆·壬寅卷》《档案见证辉煌》《老文书》,打造赓续红色血脉的档案文化精品。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服务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同京津冀、沿黄地区28家档案馆建立协同查档机制“朋友圈”,跨省查档“立等可取”,筹备推出《宋金德州窑红绿彩研究》,挖掘阐释运河文化遗存,编研作品《水上立交成就德州大水网》入选省重点出版项目《山东黄河记忆》。立足德州改革发展实际,把“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争当排头兵”作为今后发展的基本定位,深化档案领域改革创新,提升档案事业影响力。

站稳人民立场,在档案宣传模式突破中提升育人成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档案工作为党管档、为国守史,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民服务。建好文化阵地,着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作为重点,以冀鲁边红色历史为切入点,展示德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提升红色档案育人价值。叫响展览品牌,策划举办《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众志成城“德州蓝”》《光辉的历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接待参观10万余人次。打造文化品牌,连续多年举办庆祝国际档案日文艺晚会,开展“走进档案馆”系列活动,在主流媒体开辟“德州记忆”“兰台史话”档案专栏,年均刊登编研文章200余篇。创新将馆藏资源以新媒体形式展现,组织拍摄《七旬老人的收藏》《冀鲁边区的红色银行》等大型专题片和《一起寻找儿时的回忆》《尘封75年的入党志愿书》等“德州记忆”系列微视频,单视频网络播放破10万,《档案里的德州》纪录片成为市直单位党员活动日推荐教材。

新时代新征程,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市档案馆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准确把握推进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更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贡献档案力量。(作者系市档案馆馆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