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办代办”服务让办事群众方便不少
5月14日,武城县馨赛德(山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工地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内饰装修与生产机械安装。去年12月,印度馨赛德公司与武城签约,投资2000万美元兴建了年产辣椒红1500吨项目,如今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尾声,预计下月即可开工。
企业从注册到投产,千头万绪,特别是外资企业,手续办理更是复杂,然而,馨赛德从签约注册到建成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他们为何能够取得这样的速度?
馨赛德(山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事主管和安全环保部主任廖巍巍解答了这个疑惑:“企业名称注册登记时,县里为我们提供了‘领办代办’服务,当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第二天便完成项目立项。 ”这被印度企业家们称为“中国效率”的服务,正是武城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具体体现。
营商环境的优化离不开干部作风的转变,武城县虚功实做,把转变干部作风的主战场放到服务企业、创卫、扶贫等领域,形成了干事创业、合力攻坚的强大原动力。“要干好工作、抓好落实,首先要站稳群众立场。在经济领域,企业就是‘群众’。抓新旧动能转换,要站在企业立场上;一次办好、最多跑一次,要站在企业立场上;抓安全生产、抓环境保护,要站在企业立场上;在民生领域、安全稳定领域,也要站稳群众立场。 ”武城县委书记张磊说。
干部作风的转变带动了武城各项工作的提升,在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大会上,武城县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县级代表作了大会发言;该县就地城镇化、共享工厂、家事审判改革3个创新案例被省委改革办上报到中央改革办,系全省唯一;去年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该县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二。
当好企业贴心的“娘家人”
5月14日,投资18亿元的山东中科生物创新产业园(武城)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县卫生和健康局工作人员宋莹一直盯在现场指挥。
今年3月,武城县向15家重点工业企业选派了25名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员,宋莹与另外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进驻中科。他们不仅要迅速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要求,还要深入展开调研,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与管理层、职工代表召开座谈会,为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宋莹一直奔波在企业施工工地和公司之间。“我们在一线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到企业的各种需求,通过总结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操作性意见。 ”她说。
工作员管理经验丰富,满足了企业缺乏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协助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还深入产品销售、宣传一线。其中,进驻德州金力特电机有限公司的工作员苏延国,联系河北朋友寻求合作,已帮助该企业销售电机377台,增加税收7万余元。
在武城,企业一线成了干部作风转变的“锤炼场”,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优良,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迸发。
山东国升印铁制罐有限公司总经理纪方文对此深有感触。他打算办一个产品展销会,寻找意向客户,但因为缺少印刷许可证,导致合同无法签订。武城县行政审批局了解情况后,立即从代办中心抽调出4人全程为纪方文办理相关手续,最终仅用3天就拿到了印刷许可证,合同顺利签订。“如果没有高效的代办服务,这次我的企业将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纪方文说。
一个个案例的背后,是武城党委政府当好暖心的“店小二”、贴心的“娘家人”、公道的“包青天”3个角色的决心。“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我们重点解决看似‘不能’问题,努力打造便捷、高效、廉洁的政务服务环境,为项目落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 ”张磊说。
在创卫一线融洽干群关系
大年初一一大早,武城县创卫办职工李海涛就拿着扫帚和簸箕来到小区楼下,除夕夜守岁时人们燃放的鞭炮残渣铺满了一地,李海涛将这些花花绿绿的残渣用扫帚收拢到一起,倒进垃圾桶。不一会儿功夫,小区地面就清理出一大片。“武城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城市,市容市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垃圾不落地’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小区居民袁波说。
自2018年起,武城打响了综合治理“清洁之战”“秩序之战”“责任之战”三大战役,通过网格化管理,将城区划分为10个创卫网格,牵头各职能单位,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热心群众上街道、进小区,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宣传劝导工作,并对社区卫生进行集中清扫行动,创卫工作快速见效。
站着看不如带着干。县级领导干部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上街打扫卫生,深入社区企业、街头小巷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办公。商户、群众、社会志愿者积极响应,纷纷走上街头,成为武城创卫的靓丽风景线。
武城镇中大屯村村民刘佃虎是一个小老板,平常承揽些工程。在参加县老干部局分管片区法院家属院的创卫工作时,看到前来打扫卫生的机关干部,本以为他们只是走走形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佃虎越发觉得这次和以前的情况不太一样。机关干部来干活了,单位领导来干活了,“一把手”也来干活了……从前他一直认为,部分党员干部只懂指挥,不上前线,而现在他们却是实实在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
通过创卫过程中与机关干部的接触,刘佃虎心中萌生了入党的想法。“通过跟他们接触,我觉得共产党员真是为老百姓干实事,所以我也有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刘佃虎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他看来,无论能不能入党,都要像党员一样,更好地为老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让贫困户实现“安居梦”
武城通过发展蔬菜拱棚种植等实现贫困户脱贫
今年以来,武城县紧紧围绕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针对贫困户无钱改造危房的实际,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使得贫困户能更快地实现“安居梦”。
这几天,武城镇田尔庄村 94岁高龄的贫困户程爱英正准备搬家,她的两个儿子均因为癌症去世,一直由儿媳照顾。家里住的土坯房是上世纪 60年代修建的,已经住了50多年,年久失修,潮湿阴暗,被鉴定为危房,可以获得贫困户危房改造补贴。之前由于老人生活困难,无力垫付资金进行重建,现在有了“先补后改”政策,老房子终于要重建了,最高可以获得2.5万元的补贴。目前,镇政府正在统一招标,不久程爱英就能住上新房子。
武城镇扶贫站站长鲁冰心说:“原来的政策是,贫困户需要自掏腰包2.5万元,才能完成危房改造,验收合格后,上级部门拨付资金,才能收到这笔钱。对于垫付这笔钱,贫困户确实存在不少困难。 ”
为了让危房改造政策和措施更接地气,武城县改变资金拨付方式,由县级财政先行垫付,直接拨付镇街,优先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
县扶贫办主任董君说:“由县财政筹集资金,把资金先期拨付到镇财政上,然后由镇里组织实施。一是危改户的搬家问题,另一个是工程的日常监督问题,包括危改的工程招标,都放到乡镇统一实施。 ”
截至目前,武城县现有137户危房需要改造,危房改造所需资金296.3万元已陆续拨付乡镇,全县9个镇街已经完成施工队伍的招标工作,预计6月底全部完成。
为确保所有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帮助贫困群众建立稳定、持久的增收渠道,武城县因地制宜,依托大项目,聚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园区,变鲁权屯镇“盐碱地”为“聚宝盆”。
耀盛10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5000亩,建设农业大棚1350个,是全国最大的光伏扶贫产业园区。项目采取“棚上发电、棚下种植、棚中休闲观光”的立体复合经济发展模式,每年向贫困户分红1050万元,可连续分红20年。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分红1312.5万元,所有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对于有意愿、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还可以免费使用农业大棚5年,通过直接参与项目获得收入。
郝王庄镇草二村贫困户王怀生算了一笔账,他家两口人,除去家里的耕地收入以外,老两口养老保险金共计2724元,孝善基金2400元,2018年享受浅水藕种植项目、服装加工项目和大光伏项目分红共计2400元,每年仅靠这些就能达到人均年收入4857元。
以产业助扶贫,用项目促脱贫,武城县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脱贫攻坚之路。两年来,全县净减少贫困人口17884人,6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
记者 屈大鹏 通讯员 王玉磊 吴华 李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