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晏城街道永嘉社区:“4+N”网格联动管理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新车棚整齐又敞亮,电动车不再被日晒雨淋。”“现在充电不用担心有安全隐患了,感谢社区帮我们解决充电难题。”近日,在齐河县晏城街道永嘉社区阳光一品小区,看着新修的电动车棚,居民们赞不绝口。

近几年,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增多,充电桩不够、乱停乱放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此,齐河县晏城街道永嘉社区联合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协同物业负责人,深入居民家中,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与困扰,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全力推进车棚与充电桩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阳光一品小区、中央城小区、桂花园小区已修建车棚83处,配备开放式充电口1016个。

多方联动,协同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正是永嘉社区创新运用“4+N”网格联动管理法提升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

▲多方协商解民忧

所谓“4+N”网格联动管理法,即通过融合小区党支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物业公司四方力量,协同辖区共驻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红色合伙人、社区能人等“N”方力量,构建高效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我们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的党建引领作用,社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网格员的一线服务作用,以及物业公司的专业服务作用,实现社区治理的精细化、高效化和人性化,营造和谐、安全、宜居的社区环境。”永嘉社区党委书记郝阳阳表示。

在“4+N”网格联动管理法中,党支部作为小区(网格)治理的核心,负责政策宣传、思想引领、党员示范和群众工作,参与网格治理规划的制定和监督执行,确保网格管理方向正确。面对群众反馈的热点问题,支部书记亲自带队,支部成员及社区工作者深入一线,与居民面对面沟通,现场解决充电车棚短缺、地库积水、消防通道违停等100余项民生难题,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党支部定期坐班值班,支部成员主动作为,累计协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代为充值话费、帮忙寻找失物、解答政策疑问等问题70余件,切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社区组织义诊活动

社区工作者负责社区服务的全面规划与执行,包括政策宣传、居民关系调解、文化活动组织等,同时下沉到网格,深入了解网格内居民需求。定期走访居民,收集意见和建议,形成居民需求清单,并协调资源予以解决。今年以来,社区工作者累计开展医保政策、养老服务、政策法规普及以及反邪教宣传等各类活动300余场次,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政策认知水平与法律意识;成功调解邻里噪声纠纷、公共区域占用、遛狗不拴绳等居民矛盾100余起。此外,社区还精心策划并组织了幸福市集、百家宴、社区夜校、婚纱摄影体验、亲子运动会、非遗文化小课堂、曲艺教学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累计举办超过500场次,直接惠及居民1.2万人。

▲网格员上门走访

网格员作为网格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网格内的日常巡查、信息采集、问题上报、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工作,确保网格内事务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件红马甲,是网格员们入户走访的标配。今年累计大走访两次,坚持每月一次特殊群体的走访,实现了走访全覆盖。

物业公司与社区、党支部、网格员协同处理小区内各类问题。党支部每半月召开一次物业联席会,搭建工作人员、网格员、物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平台,深入剖析现存问题,细致规划防汛、“三清一助”行动、“飞线”充电治理、电动车入户充电规范、绿化美化及消防安全等工作。物业每周组织一次“项目经理接待日”活动,物业经理现场办公,既为居民提供直接解决问题的渠道,又增进居民对小区物业的了解。

▲“项目经理接待日”活动

“N”代表多种协同力量,包括但不限于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辖区企事业单位利用自身资源为社区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资金支持等;社会组织开展专业的社会服务,像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爱心义诊等;志愿者团队协助进行环境整治、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这种方式明确了各主体在网格管理中的角色,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

为提高办事效率,永嘉社区建立网格化工作平台,实现小区党支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物业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处置。通过工作平台实时更新网格内信息,快速响应居民需求,有效处理各类问题,实现人在网格中转、事在网格中办、问题在网格中解决。

▲举办“敬老宴”

此外,永嘉社区大力鼓励居民参与网格治理,通过居民大会、线上平台等方式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形成居民需求清单。引导居民成立自治组织,参与网格内的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活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永嘉社区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如定制化服务、一站式服务等,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社区工作者领办“时光照相馆”、“好一个编织社”、“嘉和”银龄私塾、曲艺小课堂、体育社、非遗手作等服务项目,通过领办“7+N”服务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居民对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的认知度、认可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王岳琪 通讯员|魏善臣 官秋雨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