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强污染防治、监测预警、环境监管力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 让碧水蓝天长留身边

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近年来,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举全市之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监测预警、环境监管、环保宣教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8年,我市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7天,减少幅度居全省首位。 PM2.5连续三年改善幅度达15%以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2.4%,改善幅度居全省第2位。全市5条主要河流考核断面全部达到Ⅴ类水体要求,地表水水质总体达标率100%。土壤环境状况总体安全,危险废物管理更加规范。入选2018年度全国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的十个地市。今年1月至4月,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指数同比改善12.4%,5条主要河流断面水质21项全指标年均值达到了地表水Ⅴ类标准,1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成绩的取得,是我市举全市之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结果。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市确定了“压煤、抑尘、控车、除味、增绿”的治污思路。抓住燃煤主要矛盾,淘汰燃煤小锅炉,推广清洁煤。坚持全域治尘,采取31项措施精准推进各领域扬尘治理。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市229家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企业完成治理设施建设。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监管,对存在问题的检测机构实施停检整改。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科学修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强化执行落地。配合“一市一策”课题组开展跟踪研究,组织气象、交警、工信等部门每日会商。出台《德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这也是国家赋予设区市地方立法权以来,山东省内制定的首部关于扬尘污染防治专业性法规。

水污染防治方面,实施全域管控,巩固治污效果。推行“点源+入河支流+河流断面”全流域监管模式,保障河流水质稳定达标。积极推进“点源+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河流”串联递进式治污体系建设,2018年度实施39项重点涉水项目,新增人工湿地5100余亩。借力中央环保督察,加快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截至2018年11月,21个问题全部完成销号。

土壤和危废污染防治方面,印发实施《德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印发《德州市打好危险废物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强化全过程监管。

农村生态环保方面,全市创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87个,创建率达到66%。“十三五”期间,全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总目标是完成850个,目前已完成570个,完成率67.1%。印发《德州市关于落实<山东省打好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问题整治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实施方案》,扎实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工作。

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解决环境保护突出问题

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对于精准防控污染,提升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市县财政先后投入2亿元,建设了空气质量监测超级站、颗粒物源解析实验室、预警预报平台,完成55个河流水质自动站,27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投资1亿元的101个乡镇空气站目前已建设完成,覆盖全市134个乡镇街道,实现空气监测网络全覆盖。与“一市一策”课题组深度融合,及时提供分析研报,深化成果应用转化,形成了“政府、企业、专家良性互动,精准研判、科学决策、高效执行一体”的闭环工作机制,有效发挥了科技治污作用。投资2000余万元,陆续建设10套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主要分布在全市重要交通干线,对我市周边和过境重型柴油机动车开展不间断的实时监测,强化监管手段,助力蓝天保卫战。

我市借势借力、以查促改,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定不移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围绕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治本之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去年11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对山东开展“回头看”,期间累计向我市转办的89件信访件,全部按要求办结,信访数量由多到少列全省16位,仅占全省1.82%。切实做好省级环保督察保障工作。 2018年省环保督察组进驻我市期间,共向我市转办信访件20批322件,在开展督察的省内7市中问题数量最少,并按时限要求全部办结完毕。积极做好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发现问题整改。自去年6月11日至今,生态环境部组织人员在我市已开展20轮次强化督查,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第三阶段反馈问题也即将全部整改完成。

加大环境综合监管力度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宣教

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就要动真碰硬、重典治污,持续加强环境综合监管力度。我市扎实开展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认真落实随机抽查制度。 2018年共出动监察人员4.3万余人次,检查企业近1.8万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234份。 2018年全市受理环境信访投诉2106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7.9%,信访查处率、结案率、办理结果回复率均达到100%。

强化行刑衔接,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环境保护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环保领域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2018年向公安机关移送环境违法行政案件39件,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4件。大力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指导加强2.6万余人的网格员队伍建设,获得2018年度省级能力建设资金175万元。

同时,我市还扎实开展污染源普查,认真落实“三线一单”制度,推进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负面清单制度,认真落实错峰生产制度并实行差异化管理,聘请专家制定一行一策、一企一策治理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一次办好”,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提升,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动员、全社会参与。我市坚持高点定位、探索求进,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宣教工作。利用传统媒体,讲好环保故事。中国环境报、山东卫视、德州日报、德州广播电视台、德州晚报先后刊发播出系列文章栏目,介绍我市环保工作经验作法。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各方力量,强化受众细分,探索环保宣教社会化的方式和途径。在打造有影响力的环保自媒体品牌方面,2018年德州环境政务微博荣获全国生态环境十大微博、全省十大政务机构微博,连续四年荣膺全省最具影响力环保政务微博。德州生态环境工作为更多的社会民众、更多的社会层面所了解和熟悉。

记者 郑东岩 通讯员 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