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101省道南行6公里,穿过喧嚣集市和十几个村庄,记者来到了德城区法院黄河涯法庭——一个坐落在村头田野边的派出基层法庭。
几名当事人正围在庭长办公室门口焦急等待。6月27日上午9点,庭长赵立梅风尘仆仆从村里取证回来,脸上挂满汗珠,法官制服早已湿透。来不及坐下,她就被当事人围在了中间。“赵庭长,俺们老板欠工资不还,你可得主持公道啊。 ”“邻居墙头占了我家的地,多次劝说都没用。 ”面对焦急的当事人,赵立梅耐心引导立案登记,逐一释法析理,直到所有当事人都满意离开,她才端起水杯,咕咚咕咚猛灌了几口。“群众利益无小事,案子等不得、拖不得。我是庭长,是共产党员,更要带头冲在前,让群众满意、让党放心。 ”赵立梅说。
一头短发、作风干练,这是赵立梅给人的第一印象。在她的调解下,不少原本争得面红耳赤的原告和被告,总能得到公平合法的答复。黄河涯法庭管辖面积110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29个社区、64个自然村。作为扎根乡镇的派出基层法庭,涉及的大多是家长里短的“小官司”,每当遇到纠纷,赵立梅总是想方设法走进群众内心,用真情真意化解矛盾。
赵立梅今年47岁,1995年到德城区法院工作,2017年年初调任黄河涯法庭庭长。 24年来,她始终工作在审判一线,办理刑事、民事案件2000余件,从未因处置不当发生错判错案。
在德城区堤岭社区一间出租屋,记者见到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的当事人李某。“多亏了赵庭长细心办案,为我多争取了10万元补偿,不然这日子可更紧巴了。 ”李某说。
李某是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镇武庄村村民,在德城区靠蹬三轮车运货谋生,家中孩子年幼,生活拮据。在一次运货途中,李某在德城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七级伤残,由于理赔不顺利,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此案分配至黄河涯法庭审理,由于案情简单,责任清晰,案件迅速进入审判程序。然而在开庭时,细心的赵立梅却发现,李某长年在德城区租房打工,符合城镇户口残疾赔偿标准,但他却以农村户口申请了残疾赔偿金。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城镇、农村户口残疾赔偿金数额相差10余万元,这对于一个困难家庭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在法庭上,李某坦言自己只是小学文化,法律知识几乎为零,对依照城镇户口申请赔偿的主张既不清楚、也无法举证。庭审程序结束后,赵立梅本可以根据现有证据一判了之,可一想到李某家中年幼的孩子和他残疾后的艰难生活,赵立梅毅然决定休庭,亲自帮李某取证。
为了获得充足的证据,她数次跑到李某居住的地方,找邻居、房主、孩子幼儿园老师、居委会工作人员,甚至物业管理处、水电收费处,最终取得了完整证据链条,李某顺利获得保险公司赔偿。
这样的案件赵立梅记不清办了多少。在她眼里,“还当事人公正,让当事人暖心”是法官义不容辞的职责。高强度工作背后是她快节奏、不拖沓的“倔脾气”和“玩儿命”的工作态度。“一旦认准工作目标,赵庭长就会勇往直前。不管我们几点下班,她的屋子灯总是亮的。 ”黄河涯法庭干警李俊杰说。
王某某劳动争议案曾经是德城区有名的“骨头案”,该案历经省市区三级法院9次判决、4次起诉,持续15年未曾间断。今年1月,王某某再次提出当年医疗费没有全部付清,要求相关部门赔偿。该案分配至黄河涯法庭后,赵立梅主动承担审判任务,约谈王某某,承诺20天内一定给他个满意的答复。
送走王某某,赵立梅找出15年来所有涉案的卷宗材料,起诉状、开庭笔录、证据、法律依据、判决结果……赵立梅仔细分析,挑出了所有医疗费用相关内容,一一罗列清楚形成表格。15年间,王某某住院多次,花去医疗费50余万元,医疗费单据、证明、收据混乱不清。接下来的半个月,赵立梅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每天通宵整理材料、梳理案卷。
完全弄清账目情况后,赵立梅有了底气——王某某的医疗费相关部门已经完全付清。毫不迟疑,赵立梅立刻约见王某某,把卷宗和表格一共几十页原原本本摆在桌面上,一笔一笔算、一项一项查,现场解答其所有疑问。“赵庭长,我服了。 15年的老账你都能全找出来,我心里的疙瘩全解开了,我撤诉。 ”王某某当场表态,不再上诉。
一截墙头、半亩麦田、几百块钱赔偿款……一件件民生小案,赵立梅都坚持用心用情解决,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办案质量的重要标准。由于工作出色,赵立梅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办案能手、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破案子,更要解心结。作为一名法官,要坚持尊重事实、尊重法律,让人民群众在司法审判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赵立梅说。
记者 董建新 通讯员 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