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凌晨5点
郑云升因病离开了人世
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
同事们都很震惊
每天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孔建利说,
“根本不相信,整个人都懵掉了!”
郑云升身体有病,孔建利知道,单位上别的同事也都知道,他不是简单的身体不好,而是身患重病,动过3次大手术。尽管如此,郑云升的离去却让每一个同事感到意外,产生了一种做梦一样的不真实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24小时,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天
6月25日,天气很炎热。这一天是郑云升生命里最后的一天。
早上8点,郑云升带着他的中药和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对于他的中药,同事们都司空见惯。
“以前老郑出差,总是拖着个大箱子,里面带着熬中药的砂锅和各种药材,后来改进了,有那种密封的一次性的塑料袋,可以把熬好的中药放在里面保存一段时间,大家经常看到他中午在食堂打点热水温药。”
“他吃的中药,可大发了,别人吃药是论盒吃,他是论麻袋吃。”说起郑云升的中药,赵巨松印象特别深,他是郑云升的领导和搭档,俩人一个是德州高速交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另一个是副大队长,共用一间办公室。
郑云升的病,对整个单位的人来说,都是一个谜。大家知道他身患重病,动过手术,但是到底是什么病,手术大到什么程度,同事们都不清楚。赵巨松是整个单位最了解郑云升的病情的。
“老郑这个人,特别坚强,从来不在同事面前诉苦”,赵巨松回忆,“但是他没法瞒我,因为他看病需要向我请假。”从2011年到2013年,郑云升前前后后向赵巨松请过三次假做手术。第一次是肝癌,第二次是肾癌,第三次是甲状腺癌,这三次都是大手术。
“一般人三年得三次癌症,早就垮了,不用说三次,一次也受不了,再加上手术后的药物治疗,肯定在医院待着休养去了,可是老郑不。”在赵巨松的回忆里,郑云升没有因为病耽误过多少工作,“他每次都是悄悄的去做手术,做完了,在医院恢复一阵子,一出院,过几天就回到单位了。”
“我也劝过他休息,但他坚持继续上班。”
“他让大家感觉不到他是个病人,虽然生病后体能远不如从前,但是他的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特别的积极,特别的正能量。任何任务,不管多么急难险重,从来没有半句推脱。”这不是赵巨松一个人的评价,而是整个四大队所有民警的印象。“热爱,他是真心的热爱警察这个工作,热爱我们这个集体。愿意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面对绝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郑云升的选择是与病魔抗争,继续留在他深爱的工作岗位上,留在他服务的百姓中间。看到了郑云升对工作的坚持和热爱,虽然领导和同事也担心他的身体,但是他们尊重了他的选择。
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起上路执行任务,一起风餐露宿奔波,“病人”郑云升就是这样工作生活在大家中间,没有抱怨,没有牢骚,没有身体不好的借口,更没有要求任何工作上的照顾,每天笑呵呵地和同事打着招呼,笑呵呵地对待每一个服务的群众。这样生动、鲜活的郑云升突然离去后,就像开头的那一幕那样,他周围的人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郑云升和同事们在高速执行任务
“他是真正工作到最后一天。”看着办公桌对面那张空着的椅子,赵巨松怅然若失。在郑云升生命的最后一天,赵巨松陪他度过了大部分时光。上午上班后,他们一起参加了市里的高速交警视频调度会。他的工作日志记录了会议的有关内容,工作日志的最后,写着这样一行字:“高速交警,什么是高速,高速就是快!”
开完了会,赵巨松和郑云升商量了一下队里学习教育的事,为了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更加深入,他们合计着用什么形式才能让青年民警学得更扎实,赵巨松说了自己的想法,郑云升也提了一些好点子,怎么开展,怎么落实,作为副大队长的郑云升分管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有方法,赵巨松觉得特别放心。
商量完,已经到了中午,郑云升赶紧去了趟食堂,6月25号这天,是交警开展“逢五”集中整治行动的日子(按照公安部交管局要求,每月5日、15日、25日全天开展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整治统一行动),这一天,队上的民警从早到晚,二十四小时加班加点,全天无休,郑云升得让食堂准备好民警的工作餐。时值盛夏,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怕民警吃了不卫生的东西,他查看了当天准备的食材,又跟食堂工作人员一一交代清楚。
“老郑是个细心人。”这点孔建利深有体会,“老郑负责后勤的一些工作,开会的时候,他嘱咐我们,大家一定要珍惜队上的每一分钱,办公用品啊,加油啊什么的别浪费,把钱花在刀刃上。但是办案子开车出去,车里该开空调的开空调,兄弟们别冻着,别热着。”
又细心,又有爱心,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爱护大家,这就是郑云升留给同事们的印象。
忙完了后勤,那天下午,郑云升开车和赵巨松到辖区各执勤点督导集中行动开展情况,与同事们一起现场查处违法行为,共查处现场超载8起、重点类违法16起、商品车运输车违法行为10起。这一忙,就到了晚上,直到晚上9:00左右,郑云升才下班回家。
这样忙忙碌碌的一天下来,身体虚弱的郑云升累不累,赵巨松不知道。因为郑云升从未和他提起过。今年4月份的时候,郑云升的哮喘病犯了,队上要开会,会议室在二楼,爬楼的时候,气喘吁吁的郑云升开玩笑地对赵巨松说,“老赵啊,我现在连一层楼爬起来都费劲。”这是赵巨松见过的唯一的一次郑云升表露脆弱的时候。
6月26日凌晨5点,郑云升因心血管病突发离开了大家,也离开了他深爱的一直依依不舍的警察岗位,年仅56岁。
▎3天,去世前的“高光时刻”
“尊敬的刘支队您好,总队组织的三天培训班已经结束。向您汇报本次班,全省共77人参加,高速警星20名,警星们发了证书奖牌,还挂彩带照的相。今后,我更要好好工作,为群众服务好。”这是郑云升去世前几天,给德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长刘书君发来的短信。当时,他刚刚参加完为期三天(6月18-21日)的全省“高速警星”培训班。
“高速警星”是全省高速交警里面的优秀代表,能被评选为其中一员,是对一名交警工作成绩和业务水平的肯定。
清理郑云升遗物时,同事发现他休息室的床头,整齐摆放着《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汇编》《交通警察执法手册》《车辆管理教程》《公安机关现场执法操作教程》等书籍,还有他参加公安工作以来记录的一大堆工作日志。
“老郑虽然主要负责办公室工作,但是基层警力不足,四大队主要负责的路段,道路交通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平时重大节点的安保、巡逻检查、堵塞分流、事故处理,老郑都是和我们一起上。” 同事刘平介绍。
郑云升所在的高速四大队,南临济南北通德州,有4条高速公路通过(全市共7条),辖区内高速互通立交桥最多,车流量最大,辖区日均过境车流量达6万余辆,法定节假日期间日车流量最高达13万辆,是德州境内高速易拥堵路段最多的大队,也是交通事故发生量最多的大队。
“一到节假日和恶劣天气,是高速公路事故最多发的时候,我们这个路段,平均一天五六十起,最多的时候能到八十多起。虽然大多数都是剐蹭的小事故,可是处理起来一点也不少费劲。有时候这边还没处理完,那边又发生了,高速堵塞,车辆串起了‘糖葫芦’,没法开车,不管多远,我们也只能走过去,别说老郑这样的‘病人’,我们都累的受不了。”
2016年冬天,德州连续出现雾霾天气,路面滞留车辆长达72小时,被困驾驶员在高速上没吃没喝,情绪非常激动。郑云升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民政局,整整三天,他停留在满是雾霾的高速公路上,定点为被困驾驶员发放一日三餐和生活用品,和被困驾驶员们一起站着吃两口饭,其他时间就与被困驾驶员聊天,耐心开导平复被困驾驶员急躁的情绪。
担心着他的身体,同事们都心疼地劝他回大队休息一会,可是郑云升很“固执”,他说“等雾霾消散了路面车辆能够正常通行了再回去”。妻子急坏了,给他打电话,“你得吃药啊,这样下去身体真的受不了,先回家休息吧”,可他每次都答复妻子“路面通开马上就回去”。妻子见多次打电话催都不管用,只好把药送到单位嘱咐同事们“给老郑拿路上去,让他先吃上药”。
那个冬天的雾霾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幕:被困的驾驶员们看到了一个在他们身边一边执勤一边喝中药的交警,有好奇的人就问怎么回事,同事们给驾驶员们说了郑云升的身体状况,围在他身边聊天的驾驶员们都为他的工作精神竖起了大拇指,郑云升却微笑着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
在“高速警星”培训班上,郑云升传回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他,挂着彩带拿着证书,笑容灿烂。
▎32年,他人生中的从警之路
郑云升是1987年参加公安工作的,一开始在齐河县交警大队宣传科工作,后来又辗转齐河交警大队三中队、齐河交警培训学校等多个单位,王加荣就是他在三中队时一起工作的同事。
“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王加荣说,“在中队上,我们主要负责查处道路交通违法情况,工作很辛苦,条件也艰苦,经常上夜班上到凌晨6点。队上没有车,执勤都是骑着摩托车,冬天特别冷,冻得哆里哆嗦,下了班就去小摊上吃点饭暖和暖和,有时候是拉面,有时候是馄饨,认识的人碰到我们,还以为我们吃早饭,实际上我们是刚下了夜班。年轻身体好,胃口也好,也不觉得苦,有时候能吃两三大碗。”
“这几年我和老郑一起吃饭,他的饭量明显不行了,吃着药也不敢吃肉,以前多爱吃肉。”王加荣叹息着“有一次吃着饭,我猛一打量他,吓了一跳,平时不注意,这一看,头发都花白了。”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一晃眼,三十二年,一个警察的一辈子,弹指一挥间。
郑云升做警察的这一辈子,平凡而又不平凡。
“你让我说老郑轰轰烈烈的事迹,我真说不上,他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基层交警的工作。而且,老郑有个特点,特别低调,平时拍个工作照,都是他给别人拍,他自己很少出现在镜头里。”和郑云升一个科室工作的李红全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寻找郑云升的工作照片,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几张。
低调,的确是郑云升身上的一个标签。2010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正在年休假的郑云升独自一人来到灾区做起了志愿者,他帮助当地受灾群众疏导交通并亲自捐钱捐物,回到单位后没跟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直到后来参与救援任务的甘肃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总队长亲自给市领导打电话致谢时,大家才知道德州有这么一个交警悄悄去了灾区救援,做了这件不为人知的好事。
做志愿者,捐钱捐物,是因为郑云升心里有一份对灾区群众的爱,他也把这份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爱投入到日常的点点滴滴。遇险必救、有求必援,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践行了一个警察的职业素养。
在一次在高速公路上,郑云升发现一辆红色面包车停在高速路应急车道内,车身没有开启任何警示灯,车辆后方也未摆放警示牌。职业敏感性让他知道这样做安全隐患巨大,但是很显然车内的司机和乘客没有意识到这点。郑云升立即开车向前了解情况。经询问得知这是趁着暑假外出游玩的一家人,车到半路在高速上发生了故障。郑云升立即在车辆后方摆放好反光锥桶,让大人孩子坐上他的车护送到工作站,又联系路政部门帮司机把车辆拖下高速维修。
像这样的好事,不知道郑云升做了多少,因为这个在疾病面前坚强如铁的警察对自己的一切总是守口如瓶,“他爱帮助人,却不愿意让别人为他操心,更不愿意麻烦别人。”第一次去北京做手术,郑云升是自己背着包一个人去的,他不想告诉家里,也不想告诉单位,独自一人默默承担了一切。在郑云升患病的八年里,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1999年,郑云升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副科级侦查员,这在当时,算是年轻的副科级。此后,他还有数次晋升的机会,但是基层职位名额有限,低调而又任劳任怨的郑云升就这样把副科保持了二十年。慢慢的,他成了一名老同志。在高速交警四大队,由于历史原因,年龄断层厉害,除了像他这样的老民警,其余的80、90后的年轻民警居多,他和队上的其他老民警达成了一个默契,虽然工作也和年轻民警一样冲在一线,但是大部分的荣誉都让给了年轻人。翻开郑云升的个人履历,除了那次“高速警星”,最高的荣誉也不过是个嘉奖。
“老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弄个正科。”郑云升去世后,他的妻子这样说。在郑云升从警的岁月里,他没向组织和领导说起过,只有面对最亲近的人他才吐露过这样微不足道的心愿。直到去世,郑云升依然是个副科。他的穿了很久的警服就挂在葬礼灵堂旁边的衣架上。
他把最美好的年华
献给了最庄严的誓言
他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警魂
一身警装,一世荣光
“老交警”,一路走好!
德州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