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基铸魂 袁桥焕发新貌

近年来,袁桥镇以“党建+”模式深耕组织力提升工程,持续探索党建引领的特色之路,不断释放支部大能量。

强基固本:锻造新时代战斗堡垒

天衢新区袁桥镇坚持以阵地标准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精细化的“三化”标准,加强组织阵地建设,夯实战斗堡垒。

阵地升级,建强党群服务主枢纽。全面推进“幸福家园”建设,合理设计空间布局,打造集党群服务、议事协调、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组织阵地,高标准完成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让红色阵地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头雁淬炼,提升领航善治硬实力。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依托镇党校组织基层党员培训40余次,“线上+线下”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持续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动态储备16名后备干部,创新帮带培养模式,提升头雁领航能力。

铁律护航,打造基层队伍新标杆。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聚焦重点岗位,完善各项制度规范,聚力抓好基层支部班子建设和干部日常管理,着力锻造全面过硬袁桥“铁军”。

融合赋能:“党建+”加出发展加速度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能力,袁桥镇开展城乡结合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打好“组合拳”,织密织牢基层治理体系。

“党建+网格”筑牢治理根基。建立完善的“镇党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村)党支部”四级治理体系,以精细化网格管理打通末梢神经,实体化运作提升组织力。

“党建+物业”构筑幸福共同体。坚持党建赋能,创建红色物业“领航舵”。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党委督促指导回迁小区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把准“方向盘”。严格落实物业企业红蓝黄黑“四色”管理制度,明确服务范围和收费标准,推动服务标准透明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做到群众满意、人民放心。

“党建+联建”激活共富动能。统筹资源,实现强村富民双赢。打造袁桥社区助老食堂,为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餐食,探索养老新模式。建设袁桥镇“共富工坊”,引入服装产业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30多名群众就业增收。成立德州天衢新区袁桥镇商会党支部,把“红色阵地”建在企业发展最前沿、企业需求最实处,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群连心:从“最后一公里”到“服务零距离”

“之前办理工商登记、改名都得跑去政务大厅,现在在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就能办,真是太方便了!”正在袁桥镇办事大厅进行工商登记的王女士说。袁桥镇党群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服务党员群众为核心,合理规划,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切实办好为民实事。

“一站通达”疏解民生堵点。按照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原则,整合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阵地资源,一室多用,充分发挥空间效益。便民服务区通过设置办事大厅、综合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办事指引、服务代办等项目,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打通业务办理堵点、卡点和难点。

“点单服务”激活文明实践动能。紧紧依托辖区内“1所4站”文明实践阵地,积极构建“6进+3N”点单式志愿服务模式,建立先锋党员、夕阳助老、朝阳奋进等志愿队伍,打造“情暖邻里”“七彩童年”“文化惠民”等优秀项目品牌,服务群众达1万余人次。

“三级服务”铺就稳岗路。创新打造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利用“社区招聘”“直播带岗”等新型招聘方式,免费为1200余人次提供就业服务,解决群众就业难题。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0余个,确保“无法离乡、无业可创”的群众有岗可兜、有业可就。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路娟  编辑|郑惠
审核|董梅  终审|张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