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前曹镇宫徐村杨荣峰:我要让村民日子更红火

当我把要辞去京东区域销售经理回村任职的想法告诉妻子时,她一百个不同意。她知道我只要想干某个事儿十头牛也拉不回,就好几个月不搭理我。

怀揣梦想回家乡

我叫杨荣峰,今年43岁,现任平原县前曹镇宫徐村党支部书记。

大专毕业后,我通过同学介绍进入京东集团德州分公司,干家电销售。凭着一股子拼劲,慢慢做到了区域销售经理,年薪10多万元。

可每次回村,看着只有老人小孩留守的村庄,和传统的种植模式,心里总觉得农村发展慢。夜里躺在床上,常琢磨着要是能为家乡做点啥,让大伙儿的日子再红火点就好了。

2017年,我给村里引进了一个招商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肉鸡养殖项目。

项目落了地,我的心也跟着落在了村里。我经常回村了解项目情况,村干部领着我在村里转了又转,指着那些地、那些坑塘说:“荣峰你看,咱村这些资源,如果有人投资利用就是宝贝。”这更加坚定了我回村的想法。

没想到,这心思刚冒头没多久,镇上的人就找上了我。时任前曹镇镇长宁军给我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回村发展。

2018年,我毅然辞掉了城里的工作,怀揣满腔热情回了宫徐村。没想到大家伙儿这么信得过我,全票选举我当村委会主任。我在京台高速改扩建征地、疫情防控、户户通、旱厕改造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协助村里高标准完成了任务,赢得了群众信任。2021年换届时,我又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让土地生金 让村庄焕彩

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我首先想的是发展产业。以前村里仅靠传统种植,收入上不去,要想致富,就要发展高端农业产品。在镇党委、政府组织下,我们村与周边15个村联合,建立了“红动力”党建联合体,成立了德州诚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印象乾曹”商标,专搞特色种植。

2024年6月,我利用县委组织部选派我到浙江省平湖市曹桥街道孔家堰村挂职学习的机会,与该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我们生产高品质水果、蔬菜由他们负责销售。8月份,我们新建了7个冬暖式大棚,总占地48亩,种植了西红柿、哈密瓜、羊角蜜。到今年8月,一个大棚平均纯收入达到20万元,亩收入近3万元,让村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在棚里打工的村民每月3000多元,过年过节还有福利,令周边的村民羡慕。

另外,种植水果洋葱150亩,与外贸公司合作,预计年出口1000吨。还动员邻村在青岛开超市的马金恒,投资150万元,在我村附近建设了冷库,解决了蔬菜存储问题,可以错峰上市。

今年年初,县委组织部开展“党建体检”工作,对村里的人才储备、产业联建、资源盘活等关键领域大摸底,对村级党组织进行深度“把脉问诊”。我也趁着这个机会全面摸排了一下村里的闲置资源。宫徐村东有560余亩废弃坑塘,与肖刘吴、姜坡、万王三个村的坑塘连成一片,共有1300多亩,荒了好些年。我看着可惜,积极联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引入渔光互补发电站项目。今年4月30日,并网发电。一亩地一年可收入1000元,四个村每年共增收130万元。

结合和美乡村建设,我对村庄人居环境进行了整治。动员村民拆除了多年不住的破房老院,平整出空地40余亩。引进中海建集团投资建设光伏项目,每亩地每年租金1000元,村集体与村民平分,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让日子舒心,让幸福落地

村里的事,光发展产业还不行,还得让大家伙儿日子过得顺心、过得开心。

这不前几天,一位89岁的老人与一位86岁的老人,因为地边地沿树的产权动了手。他俩都耳背,我费了好大工夫,才把他们劝和。

村里的事,光靠我一个人可不行。我组织了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还有村里有威望的人,成立了“民事纠纷调解队”,目前,调解成功率一直100%。

集体有收入,村民得实惠。从2024年开始,应由村民缴纳的卫生费、银龄安康保险费,村集体替村民每人负担100元;村民的新农合费用,村集体承担一半。

针对村东耕地灌溉不便问题,我借助新风公益基金和项目资金,新建现代化悬浮水泵站1座,铺设输水管道680米,解决了浇地难。

村里老人多,我看着有些老人做饭不方便,就把村委会一间闲置的屋子收拾出来,改造成了“幸福食堂”。从2023年开始,每月两次,为7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放着高薪工作不干回村受累,一开始好多人说我傻。现在每当走在村里,看着洁净的路面、整齐的绿化带,看着食堂里老人吃饭时的笑脸,看着家乡在一点点变样,我就觉得回来得值。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宋延涛 王露 通讯员|赵书腾 编辑|许欢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