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旅 以教促产 | 陵城“研学产业”绘就全域融合新图景

“在智能大棚看无土栽培,了解白玉蜗牛习性;在石磨坊磨豆浆,亲身体验农事劳动……研学让课本知识活了!”日前,陵城区第四实验小学学生在德轩研学基地的体验,正是当地研学实践的生动缩影。如今,陵城区将红色文化、科技农业、非遗传承等资源转化为“移动课堂”,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融合多产业的研学新格局。

陵城区研学发展,始于本土资源的高效激活。边临镇西于架村盘活低效林地与闲置农房,建成德轩研学基地。依托现代农业园区,打造航天科技、智慧农业、劳动教育科普高地,内设智能温室、500万只规模白玉蜗牛养殖基地,还联合企业打造含航天育种中心、无人机考场的万平方米综合体,年均接待团队300余批次、游客2万人次,成为30余所学校固定实践基地。

滋镇三洄河村建成红色洄河纪念馆,配套培训基地,年均承接红色研学超20场。全区串联大宗家战斗纪念碑等点位,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通过“情景剧演绎”等形式,传承红色文化,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

陵城区借势“研学产业”,创新培育模式,以“劳动+科技”为特色,构建“三课一线”模式,联动“朔之乡”剪纸、葫芦画工作室等非遗工坊形成“课堂+工坊”教学;深化“研学+农文旅”融合,德轩基地通过电商直播将基地培育的绿色蔬菜销往全国,日均发货300余单,带动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老年游学项目年覆盖超千名老人。

研学产业还带来双重效益,教育层面实现义务教育学段劳动研学全覆盖,经济上带动3000 余人增收。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 | 刘静  编辑 | 张志宁
审核 | 王贺  终审 |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