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牙期新牙“躲猫猫”?专家提醒:定期检查早预防

“医生,我家孩子门牙掉了半年了,新牙怎么还不见影?”近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口腔科诊室内,5岁男孩豆豆(化名)的妈妈声音里全是焦虑。张岩主任把口镜轻轻一抬:“牙已经来了,只是‘躲猫猫’呢!”张岩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豆豆的门牙已萌出,但中间有约1毫米的间隙,唇系带附着于这两颗牙之间的牙龈上,牵拉时可见牙龈乳头变白 ,侧切牙未见萌出,缺牙间隙变小,诊断为牙列缺损,建议暂行等待侧切牙的萌出,并且择期手术延长唇系带。

  1

什么是牙列缺损

牙列缺损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未能正常萌出到口腔中,像豆豆这种情况就是侧切牙未能按时萌出。

  2

孩子换牙期,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了解正常换牙时间:儿童通常在6岁左右开始换牙,上前牙的替换多在6至7岁完成。

注意唇系带的影响:上唇系带附着过低可能会导致两颗门牙之间出现较大缝隙,影响美观,也可能对牙齿萌出造成一定影响。

观察缺牙间隙变化:病例中特别提到“缺牙间隙变小”,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如果缺牙位置的空间逐渐减小,可能会影响后续恒牙的正常萌出。

  3

医生建议的处理方式

耐心观察:对于许多换牙期的问题,医生通常会建议先观察一段时间,给牙齿自然萌出的机会。

必要时干预:如果唇系带确实影响了牙齿排列和萌出,就要对其进行干预处理。

定期复查:定期到口腔科随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

专家温馨提醒

不要过度焦虑:每个孩子发育节奏不同,牙齿萌出时间也有个体差异。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特别是在换牙期,要帮助孩子彻底清洁牙齿。

均衡营养:确保孩子获得足够的钙、磷等牙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

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提前干预。

孩子的牙齿健康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守护,当发现孩子牙齿萌出异常时,及时就医、遵循专业建议是关键,通过科学的观察和适当的干预,大多数孩子的牙齿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专家简介

张岩 口腔专业,主治医师,本科及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

擅长范围:儿童多生牙拔除,儿童牙体牙髓疾病治疗等。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李迎夏 编辑|张洁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