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咖啡香与早餐热气一同升起。匆匆赶来的年轻人一手拎着电脑包,一手接过刚出锅的油条。而到了夜晚,这里的烟火气依然未散,火锅店里飘出阵阵香气,健身房灯火通明,便利店24小时敞开大门。

“再也不用赶着下班往商圈跑了。”在山东明智超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唐女士说,“现在楼下就能‘去班味儿’。”
这片曾经的“下班就冷清”的产业园,如今正经历着一场静默却深刻的蜕变。
“争”空间:从产业园到产业社区
“我们看中的不仅是政策,更是这里的生态。”中元科技园招商负责人徐振伟道出了许多企业选择落户的原因。园区不仅提供标准化办公空间,还配套建设了人才公寓、共享会议室和健身房,让产业与生活无缝衔接。

711便利店、库迪咖啡、易动健身等品牌的相继入驻,织起了一张“园区生活网”。产业园不再只是工作的容器,更成为抚慰身心的“温暖之家”。



同样在“争”中焕发新生的,还有德百奥莱589街区。老厂房的钢铁骨架与现代文旅创意碰撞,3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入驻了150余家商户。传统手工艺、非遗文化、特色美食在此交融,乾隆下江南、状元巡街等主题巡游让历史“活”在当下。



“我们不是简单地推倒重来,而是让工业遗产获得新生。”德百集团执行总经理杨帅说。国庆假期启幕的大型实景演艺《德运星河》,用40分钟演绎德州千年故事,成为市民夜游的新选择。
“让”权利:小马扎上的大民生
与热火朝天的产业园区相比,宋官屯街道金鼎社区的更新显得更为细腻。这个成立仅两年的年轻社区,用“小马扎议事会”探索着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我在小区门市干活,工钱没结清。”
“家里下水道总堵,能修吗?”
“车在车位被蹭了,找谁说理?”
……
问题收上来,怎么解?
金鼎社区的法子很接地气:搬来小马扎,支起议事厅。有诉求的居民、网格党支部成员、物业代表围坐一圈,有啥说啥。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金鼎社区党总支书记苏晓凤说。坐在小区的凉亭内或者单元门口,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敲定改造细节。几十场议事会开下来,方案从“政府定”转向“大家议”:减少绿化面积,增设停车位;拆违建,建车棚;公共区域划出共享晾晒区……
今年以来,30多次“小马扎议事”,啃下了垃圾分类、道路维修等一个个民生“硬骨头”。家门口的“小”平台,托起了居民的“大”生活。
平衡之道
从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的产业社区,到589街区的工业遗存活化,再到金鼎社区的“小马扎议事”,天衢新区用“争”与“让”的平衡术,勾勒出一座新城生长的清晰路径。

“争”,是向空间要效能,向创新要动力;
“让”,是向居民赋权利,向治理要温度。
眼下,天衢新区正以一种更细腻的方式,书写德州城市更新答卷。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以服务争空间,宋官屯街道以“小马扎议事”为起点,构建起“党建引领、服务居民”的“四小惠民”工程,它们虽领域不同,却印证了“创新驱动、服务为本”的生命力。我们坚信,这股基层实践智慧,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脉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通讯员|李会元 于晴
编辑|赵鑫玲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