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法院:悉心调解劳动争议 巧化干戈促双赢

“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谢谢法官!”近日,武城县群众郭某专程给武城县法院打来电话,对法官悉心调解,帮他顺利拿到5.5万元赔偿款表示感谢。

劳动纠纷引争议,双方各执一词

郭某是一家机械公司的员工,入职以来一直勤恳工作,靠汗水维系一家人的生计。然而,今年年初,郭某被确诊身患重大疾病,医生要求立即住院治疗。

突如其来的病魔,瞬间打乱了这个普通家庭的生活节奏,高昂的医疗费用让郭某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不仅如此,当郭某向公司申请支付病假期间工资,并要求兑现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时,却遭到了公司的拒绝。无奈之下,郭某向武城县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翻阅案卷。当看到郭某的病历资料和家庭情况说明时,法官敏锐意识到,这起案件不能简单“一判了之”。“如果走判决程序,不仅耗时久,还可能让双方矛盾加剧,郭某的治疗更是等不起。”承办法官说。

秉持“如我在诉”理念,悉心调解化干戈

秉持“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法官决定优先采用调解方式,力求在保障职工权益的同时,为企业减轻负担。调解初期,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分歧较大,沟通一度陷入僵局。为打破困境,法官采取“背对背”调解策略:面对郭某,法官耐心帮其梳理合理诉求,引导树立理性预期;面对企业负责人,法官既讲《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明确企业的责任义务,又倾听企业经营困难,引导算好“法律账”和“人情账”。

经过多次沟通,双方态度逐渐缓和。随后,法官组织了“面对面”调解。调解现场,郭某的家人讲述了郭某患病后的家庭困境,企业负责人也坦诚说明了当前的经营压力。当双方看到彼此的难处后,隔阂慢慢消融,为后续达成调解意见奠定了基础。

圆满调解暖人心,司法为民显担当

“企业一次性支付5.5万元,包含病假工资、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及医疗费损失,之后双方自愿解除劳动关系。”在法官见证下,郭某与企业负责人最终签订调解协议,并现场交付。

这起案件的圆满解决,是武城县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该院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处理劳动争议、涉弱势群体案件时,坚持情、理、法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调解方式,让司法既有法律的“力度”,又有人文的“温度”。正如本案法官所说:“每一起案件背后,都关乎群众的生活与期盼。我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担当,就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让公平正义更好抵达人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董建新 通讯员|刘婷婷 李畅
审核|王贺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