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夏津县渡口驿乡主动作为,将“弱有所扶、老有所养、困有所助、民有所乐”的承诺,以民政工作为触角,将服务群众延伸至村社末梢,用一件件惠民实事、一次次贴心服务,为全乡群众筑起坚实的幸福屏障。
主动上门,织密民生“保障网”
“政策找人,服务上门”,在渡口驿乡不是一句空话。渡口驿乡建立困难群体动态监测与精准帮扶机制,以村为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用“铁脚板”走遍各村,全面摸排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困难对象,主动发现需要帮助的家庭。通过“一人一档”、精准施策,确保救助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严格执行动态调整机制,规范救助对象审查,真正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让“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承诺落到实处,让低保、特困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稳稳地兜住了民生底线。

暖心相伴,打造乡村“幸福家”
聚焦特殊群体关爱、传递民生温度。渡口驿乡精准聚焦“一老一小一妇”,重点打造“365”暖留中心和幸福食堂,制定个性化关爱方案,将服务延伸到“家门口”。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组织乡儿童督导员、村儿童主任、志愿者等定期上门走访慰问,提供心理疏导、安全防护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普法宣传等,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隐患,最大程度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安全,同时督促引导父母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和留守儿童的亲情沟通,切实做到“人在外,爱回家”,今年累计开展“护苗活动”20余场次;为留守老人定期提供公益理发、健康体检、爱心餐等服务,同步组织志愿者结对帮扶独居、空巢老人,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养老关怀;为留守妇女搭建技能提升与交流平台,开展乡村广场舞、村口集体健步走等活动缓解生活压力。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广泛惠及全乡群众,切实提升特殊群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尚”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九项行动”为核心牵引,渡口驿乡锚定移风易俗发展目标,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通过引导村级健全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细则,明确婚丧嫁娶办事标准、流程规范和监督机制,构建“党组织牵头、理事会主导、村民自治”的治理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头雁效应”,主动简化自家婚丧事宜,形成“干部带群众、党员带乡亲”的示范效应。如今的渡口驿乡,婚丧嫁娶比排场、讲阔气的旧俗逐渐消退,比文明、赛新风的氛围日益浓厚,喜事简办、白事俭办成为村民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这场婚丧礼俗改革,不仅减轻了群众人情负担,更涵养了崇德向善、勤俭节约的文明乡风。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赵华夏 编辑|王子梁辰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