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挂到女医生的号了!”这是张淑华从医22年来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每当这时,她总会温柔地浅笑,因为她深知,这句话背后承载着太多女性患者的期待与信任。

初心如磐,扎根肛肠外科
儿时就医的经历里,走廊里消毒水的味道与医护人员专业的身影深深烙印在张淑华心里。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果断放弃了教师、财务等女生偏爱的热门方向,坚定选择医学专业。
2003年,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张淑华进入德州市肛肠医院工作。轮转结束选科室时,面对众多选择,她却偏偏选中了众人眼中“又脏又臭”的肛肠科。“这么清秀的小姑娘,怎么选了这个科室?”面对旁人的打趣,她每次都坚定回应:“我就喜欢外科!”谈及当年的选择,她眼里依旧闪着光,“止血钳夹闭时干脆利落的声音,外科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特别契合我直率的性格。”
精进不辍,拓宽诊疗边界
在肛肠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张淑华始终保持着对诊疗技术的执着追求。作为科室新人,她主动承担起基础工作:系统整理手术记录、规范书写病程日志,通过这种方式深入理解诊疗流程。在手术观摩环节,她从不放过学习机会,从基础的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开始,逐步掌握外痔剥离术的精细操作,最终在复杂肛瘘切除术中,通过反复观摩与记录,建立起对肛周解剖结构的立体认知。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为她后续的临床实践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2012年,医院派她赴济南军区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学习肠镜诊疗技术,这让向来珍惜学习机会的张淑华格外上心。她深知这样的深造机会难得,便暗下决心要把技术学扎实、学透彻。学习期间,她每天早上7点半就提前抵达科室,逐一检查调试器械、整理患者诊疗单据,待带教老师到岗时,一切已准备就绪。从观摩老师操作手法、记诵肠道解剖结构,到上手练习时精准控制镜身角度,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遇到疑问就随时记录,反复琢磨操作要点。学习期刚过半,她的肠镜操作就已娴熟规范。
但她并未止步于此,主动提交申请,希望能在学习肠镜的基础上同步进修胃镜。凭着肯吃苦、善钻研的劲头,不仅顺利完成进修,更熟练掌握了胃肠镜双项技能,为日后开展肛肠疾病联合消化内镜诊疗、精准判断病情拓宽了服务边界。
专病专治,破解女性就医困境
医院正式开设女子肛肠科后,张淑华担起科室主任的重任。“由于生理解剖的特殊性,女性肛肠疾病发病率本就更高,再加上孕期腹压增大、激素变化等生理特点,痔疮、肛裂这类问题尤为常见。”她坦言,临床中常遇到因传统观念束缚而羞于启齿的患者,“很多人觉得这个部位太私密,宁愿忍着也不愿就诊,最终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女子肛肠科的成立,打破了女性患者的就医困境。科室推行“一医一患一诊室”模式,为女性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加私密、舒适的就医环境。“在这里,她们可以毫无顾虑地讲述病情,得到专业的诊疗。”

“找女医生看病,心理压力小很多,能放心把情况说清楚。”这是患者常对她说的话,也让她更坚定了守护女性肛肠健康的决心。曾有一位女性患者,因羞于就医让痔疮拖延多年,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发展到严重贫血才不得已就医。张淑华不仅凭借专业医术为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更以耐心关怀缓解她的心理负担,最终成功治愈。如今,这位患者更是与她成了好朋友,身边有人遭遇肛肠疾病困扰,总会第一时间推荐他们来找张淑华治疗。
严宽相济,倾囊相授育新人
作为科室主任,张淑华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第一要位,她深知,只有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医疗团队,才能让科室发展行稳致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在医疗质量上,张淑华始终坚守“严”的底线。她将十八项核心制度贯穿诊疗全程,病历审核逐页细查,诊疗流程全程把关,从术前方案研讨到术后随访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准规范,绝不允许半点马虎。“医疗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患者安危,容不得丝毫懈怠。”她常这样叮嘱团队。

但在人才培养上,她却秉持“宽”的胸怀,化身后辈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每天查房时,她一边细致查看患者病情,一边结合病例为年轻医生讲解诊疗思路、伤口处理要点;手术台上,她手把手指导操作技巧,纠正每一个细微动作,从器械握持到解剖分离,耐心拆解每一个关键步骤。
“我愿意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垫脚石。”张淑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专业的“严”,是她守护医疗质量的坚定担当;对后辈的“宽”,是她传承医者精神的无私胸怀。这份严宽相济的育人智慧与躬身践行的医者担当,不仅让科室成长为患者信赖的高质量医疗团队,更始终呼应着她的从医初心。
名医简介
张淑华 肛肠三科主任,主治医师,从事肛肠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直肠前突、内镜下息肉切除、早癌筛查等疾病的诊疗。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张丽娜 通讯员|李照起 徐莹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