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甲流进入高发期,不少人被高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困扰,还容易把甲流和普通感冒混淆。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专家带你全面了解甲流,教你如何科学应对,从容度过流感季。
一、甲流为何比普通感冒“猛”?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如当前流行的H3N2亚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普通感冒相比,它的“杀伤力”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1.传染性更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在密闭环境中极易快速扩散。

2.症状更严重:普通感冒多以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而甲流常突发高热(39至40℃),伴随畏寒、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部分人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3.并发症风险更高:对于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甲流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需格外警惕。
4.病程更长:甲流病程多为7至10天,重症患者恢复时间会更久。
二、预防是关键:5招筑牢免疫屏障
应对甲流,预防远比治疗更经济有效,这5件事一定要做好。
1. 优先接种流感疫苗: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大于等于6月龄且无禁忌的人群都应接种,儿童、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需优先完成。6月龄至8岁首次接种的儿童需打2剂(间隔≥4周),9岁以上人群1剂即可,整个流行季都能补种。
2. 做好个人防护:人群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时规范戴口罩;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20秒以上,无洗手条件时用含酒精免洗洗手液。

3. 保持环境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降低室内病毒浓度;定期对常用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4. 避免接触感染者:身边有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患者需居家隔离,待症状完全消失后再复工复学。
5. 增强自身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成人7至8小时,儿童8至10小时),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适度运动提升抵抗力。
三、不慎感染?科学用药+护理攻略
如果不幸感染,无需过度恐慌,多数轻症患者通过科学护理和用药可在5至7天康复,但要避开误区。
(一)抗病毒药物:抓住“黄金48小时”
抗病毒药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重症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奥司他韦: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适用,1岁以下婴儿需遵医嘱,发病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疗程5天,即使症状好转也需服完。
2.玛巴洛沙韦:5岁以上、体重20公斤以上人群适用,单次给药即可完成疗程,避免与乳制品、钙补充剂同服。
3.特殊人群:住院患者或无法口服药物者,可在医生监护下使用帕拉米韦静脉滴注。
(二)对症用药:按需使用,避免盲目叠加
1.退热镇痛:6月龄以下选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可选用布洛芬,按体重算剂量,避免按年龄估算;发热≥38.5℃且不适时使用,两次用药间隔4至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不可交替使用。
2.咳嗽咳痰:轻度咳嗽无需用药,多喝水、拍背即可;痰多黏稠可选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氨溴索口服溶液,干咳影响睡眠时6岁以上儿童可短期用右美沙芬。
3.流涕鼻塞:优先用生理盐水鼻腔喷雾或洗鼻器。

(三)用药红线:这些错误绝对不能犯
1.不滥用抗生素:甲流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仅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
2.儿童禁用成人药物:如阿司匹林(可能引发肝脑损伤)、喹诺酮类抗生素(影响软骨发育)。
3.不依赖偏方:板蓝根等中药仅能辅助缓解症状,不能替代抗病毒药,偏方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4.严格按剂量疗程:不擅自加量或停药,避免病毒耐药。
四、这些情况必须及时就医
出现以下症状,尤其是重点人群,需立即就医。
1.持续高热≥3天不退,或体温超过40℃。
2.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口唇发绀。
3.精神萎靡、嗜睡、意识模糊。
4.剧烈头痛、呕吐、抽搐。
5.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尿量明显减少)。
6.原有基础疾病加重。
甲流虽来势汹汹,但只要做好预防、早发现、科学应对,就能有效降低风险。若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做好隔离和护理,必要时就医,切勿掉以轻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李梦娇 编辑|张丽娜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