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陶艺家王志水入选全国美展|创新为魂 传承是根

10月18日,记者在齐河龙山黑陶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见到正在雕刻陶器的王志水。他身着工装,表情严肃认真,手里的刻刀上下翻飞在陶瓶上勾勒出美丽的弧线,几分钟后栩栩如生的作品就展现出来。“从事黑陶设计、研究工作已有32年的时间,最深的感受就是黑陶代表着一种传统文化,一定要把黑陶的创作技艺传承下去。 ”王志水说。

王志水在车间里打磨雕刻的作品

儿时天赋敲开艺术创作大门

1970年,王志水出生在齐河县华店乡辛店村一个普通家庭,儿时的他在绘画方面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那时家里的墙面上到处都是我的画,不少村民家里的中堂画也是我画的。 ”王志水说,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但他对于绘画总有自己的理解,也得到了家人和村民们的鼓励和称赞,这也为他后来进入黑陶厂做设计师打下了基础。

1986年,升入初中后的王志水对绘画的热爱可以说达到痴迷的地步,课上课下都在画画,还因此被老师定义为“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王志水的绘画能力得到了认可,他的一张临摹画作被当时的校长看到,校长很是惊讶,连连称赞道:“你以后就应该去学画画,肯定有大出息。 ”正是这句话坚定了王志水要走绘画这条路的决心。

初中没毕业,王志水就投奔到当时齐河县知名画家韩锦堂先生的绘画培训班,准备以后走艺考这条路。然而,现实却不遂人愿,尽管他专业课成绩优秀,但文化课成绩亮起了红灯,他因此与大学失之交臂。

悟“道”陶艺砥砺前行

1987年,是王志水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因为在绘画培训班表现突出,17岁的王志水被韩锦堂先生推荐至齐河县黑陶厂,成为一名黑陶设计师,正式开始了他的黑陶艺术创作生涯。“当时黑陶厂刚刚筹建,就在一个废弃的建筑材料厂里。 ”王志水坦言,从学校出来就进了工厂,对于未来他很迷茫。但当时的厂长、自己的恩师刘浩先生那份对黑陶事业的执着深深地感染了他。在恩师的带领下,他和同事们边建厂、边学习,没有工资就自己带粮食换饭票,半年后黑陶厂完成建设。

此后,王志水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黑陶制作技艺上。从最基础的揉泥开始,再到拍泥板,接着学划线,紧张的业务学习把王志水变成了上满弦的钟:白天做基本功,晚上练习雕刻中国古代传统纹饰——缠枝纹,一刻也不停歇。“缠枝纹练好了,花的形态就可以随意改动了。 ”王志水介绍说,缠枝纹起源于汉代,盛行至今,它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化无穷,是黑陶制作过程中惯用的技法。得益于扎实的美术功底,他雕刻的缠枝纹得到了刘浩先生的夸赞。

王志水被同事们称作天生的技术派。他先是潜心研究泥的特性,学习印坯,并开始动刀学习雕刻。因为没有见过市面上真正的黑陶艺术品,王志水只能从书上学习,制作一些笔筒、瓶罐等简单的陶器。后来,他翻阅大量的书籍,不断研究摸索。比如,1个镂空的梅瓶只能雕刻1层梅花,他却通过研究把梅瓶雕花推向极致,做出了3层的梅花。

他还跟同事深入研究木雕技艺,将木雕中浮雕加镂空的技法运用到黑陶上,突破了传统黑陶点线为主的雕刻技艺,极大地丰富了黑陶艺术的表现力。

1994年,黑陶厂迎来一位特殊的客户,要求做一批“仿青铜”黑陶制品。这在不少同事眼中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但王志水却主动请缨接受这项艰巨任务。他翻阅了大量有关青铜器的书籍,研究青铜的纹饰与质地,经过反复实验,他采用软刻法的正反刀手法成功将饕餮兽面纹等青铜器元素移植到了黑陶上,得到了诸多专家的肯定。

在黑陶厂近20年的精心钻研业务,王志水掌握了黑陶全部制作流程的手工技术,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同时,他也由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班组长、车间主任、副厂长,并在黑陶厂内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把黑陶推向更广阔空间

2007年,被王志水称作人生中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一年,不满于现状的王志水和另外两位同事共同承包了位于齐河县城的一处旧厂房,注册成立了齐河龙山黑陶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这也让王志水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经验不足,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的公司没有售出一件作品。眼看向亲朋好友借来的钱要“见底儿了”,王志水不甘坐以待毙,他想出了一个销售点子:发动管理层邀请熟人前来公司参观,以赠送黑陶纪念品的方式赚口碑。就这样,王志水迎来了他的第一单生意:1200元的黑陶订单。

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王志水灵光一闪,在黑陶创作中融入了奥运元素,制作“奥运吉祥杯”向奥运会献礼。这件作品高为2.08米,象征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杯体上雕刻着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口含橄榄枝的和平鸽,以及两条腾飞的巨龙等中国元素。这种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美好寓意的设计,将黑陶工艺品的灵动、高雅、精美、厚重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后来,该作品被山东省体育局收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后,王志水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比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作的《中华魂》,获得第2届山东大众艺术节金奖。作品《呵护》获得第35届山东陶瓷琉璃节铜奖,并被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作品《花恋》获得首届中国黑陶艺术作品评比金奖。作品《根》获中国黑陶艺术精品展金奖,并被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收藏。

坚守匠人使命培养后继之才

尽管在业内已颇具影响,屡获大奖,但王志水仍然谦虚地表示,自己在艺术的高峰还需不断地攀登。日前,他的作品《一堂清莲》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陶艺作品展,于他而言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一堂清莲》

谈及创作体会,王志水感慨颇多。这组作品他用了2年多的时间设计,采用熏烧技法制作。“做了这么多年的黑陶,我对泥是有感情的。”王志水说,泥土具有包容性,包容大自然的万物,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富有高雅的气质。手捏成型的满塘残荷,利用薰烧肌理来表现秋去冬来,荷叶枯萎在泥土里学会沉淀,展现了大自然的回归之美。

王志水说,黑陶的传承要讲究兼容并包,只有融入更多的优秀文化,才能让龙山黑陶走得更远。他潜心于艺术创作,追求返璞归真、宁静致远的境界,“希望能够集中精力进行艺术创作,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创新和自我突破。 ”

与此同时,作为黑陶匠人,王志水时刻牢记自己担负的另一个重要使命:传承黑陶文化,培养后继之人。从2007年至今,他已为齐河县多所学校义务授课百余场次,同时开设陶艺吧,免费教授学生3000余人。他还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山东工艺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合作,成立了实习创作基地和陶艺家工作室。“制作黑陶的人,有的是靠家族传承下来的手艺,有的是学徒出身,真正科班出身从事黑陶艺术的人却很少。让青少年学习黑陶,增强民族自豪感,让流传几千年的黑陶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王志水说,“作为一个工艺传承人,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

《残荷莲藕》

《足迹》

《生命的力量》

人物简介

王志水,1970年出生,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首批齐鲁文化之星、齐河龙山黑陶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总设计师。同时,担任中国黑陶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山东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黑陶艺术家委员会副会长、齐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多个职务。

记者|李榕 路龙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