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88岁老兵徐仁堂:没有时间考虑生死,和毛主席合影留念,祖孙三代5人接力参军

71年前,

他放下锄头背起小马枪

参与大大小小战斗上百次

立下2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

37年来,

他离休不离志、离岗不离责

为德州市军休所发展建言献策、贡献余热

他就是88岁的老兵徐仁堂

满头白发的他,视力听力均很好,语言表达清晰,换上军,还有当年英姿勃发的影子。近日,记者探访了这位战斗英雄,听他讲述那段战争岁月的故事。

16岁参军成为一名通信兵

1931年7月,徐仁堂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南台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家里的独子。他的童年是在日本占领和伪满州国双重欺压下度过的。国恨家仇,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时,穷人家的孩子都是早早地去学手艺谋生,正直的父亲为了让他懂得做人的道理,不忘自己是一位中国人,咬牙坚持让他读完6年高小。

日本投降后,东北民主联军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徐仁堂说,看着精神抖擞的东北民主联军战士,他就产生了穿上军装、背上马枪,跟着共产党打天下的想法。1948年4月的一天,16岁的徐仁堂正在地里干农活,听说部队到地方征兵,他瞒着家人悄悄报了名,“当兵就是保家卫国,让更多人过上太平日子。”

在县大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军事训练后,徐仁堂于1948年5月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在部队为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在众多新兵中他是少有的“秀才”,正式入伍的第一天,就被上级领导选中成了一名通信兵,主要负责师部与团部之间的情报传递工作。

“那时的通讯不发达,许多重要的信息都用便条的形式传达,靠两条腿传递。”徐仁堂说,作为通信兵必须灵活机动,学会辨别方向,不能迷路贻误战机,还要经常顶着天上盘旋轰炸的敌机送情报,有时甚至要从敌军的后方穿越,因此有的战友去执行任务就再也没有回来。

塔山阻击战荣立二等功

徐仁堂回忆说,那段时间“每天都有战斗,不分白天黑夜”。在他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当属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

1948年9月,辽沈大决战拉开帷幕,大战的关键是解放锦州。10月初,为保障我军主力夺取锦州,徐仁堂所在的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于锦州西南塔山地区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阻击。“塔山虽小但关系重大。蒋介石也非常重视塔山,在葫芦岛兵舰上亲自指挥,调动海陆空三军参战。从关内调来11个步兵师组成东进兵团,其中就有战斗力极其顽强的赵子龙师(独立95师),双方打得异常激烈。”回忆起当年的战事,徐仁堂仍心潮起伏。他说,当时敌军在两翼策应下,全力向我军前沿核心塔山阵地突击。天上的飞机轰炸、海上舰艇的大炮呼啸、陆地上的大炮轰鸣,无数的炮弹倾泻在我军阵地上,泥土被炸松了好几尺,阵地犹如火海。他和战友提前拉好的7条电话线均被敌军的炮弹炸断,通信一度中断。徐仁堂临危受命,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穿越几道封锁线,多次将情报由师部送达团部。

一次,在把情报送到目的地后,正遇上敌机轰炸,一架架敌机在头顶盘旋,一颗颗炸弹在身前身后不远处爆炸,其中一颗炸弹就落在身边,但幸好没响,算是躲过一劫。”徐仁堂说,为了更快将情报送达,他曾从山头滚到山底,再由山底爬到另一座山头。“那个时候别说疼不疼了,连生死都没有时间考虑,只是想怎么尽快完成任务。”

这场战斗被称作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徐仁堂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部队死死挡在了塔山。“塔山阻击战打得很漂亮。1948年10月10日开始,到10月15日结束,打了6天6夜,毙伤敌军7000余人。打出了4个英雄团,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尽管已经是70多年前的事了,徐仁堂还是能把塔山阻击战的时间、数字都记得非常清楚。因在这场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徐仁堂获记二等功1次。他所在的第34团被第4纵队授予“塔山英雄团”荣誉称号。

随着战事的推进,徐仁堂跟随部队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河南新乡战斗、湖南衡保战役、广西剿匪战役等大大小小战役上百次战斗。

军校毕业成为济南军区优秀军事教员

1953年,从战场上回来后,徐仁堂到位于河南商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步兵学校学习,1955年结业时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济南军区干校担任军事教员,指导部队和当地民兵训练。

1964年,全军掀起了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把练思想、练作风与练战术、练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当年6月至9月,全军性比武运动推向高潮,涌现出一大批全面过硬的训练“尖子单位”和“尖子个人”。徐仁堂便是其中之一,他被评为全省唯一的优秀军事教员,获记三等功1次。

1964年6月,徐仁堂作为济南军区优秀军事教员,带领山东民兵代表队到北京参加“大比武”表演。6月15日上午8时,徐仁堂跟参加“大比武”表演的1000多名选手站在一起,和前来观看表演的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这张珍贵的合影至今仍悬挂在徐仁堂家客厅最显要的位置。

离休不离岗 奉献在路上

1973年,因为工作调动,徐仁堂来到德州。历任德州军分区作训科副科长、乐陵人武部副部长、德州军分区离职干部休养所副所长等职务,1982年8月离休。

离休后,徐仁堂来到德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因为威望高、热心肠、极富责任感,徐仁堂已经连续5届被离退休干部们推选为军休所管委会主任。在担任军休干部管委会主任期间,他经常建言献策,帮助做好军休干部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有效地化解了各种矛盾。比如,针对军休院内居住的老干部年龄大、行动不方便等情况,徐仁堂提议军休人员经常到老干部家中走访、聊天,排解他们的孤独感,增进军工人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得到了军休干部的一致认可。“说公道话、办公道事,一碗水端平,才能在工休人员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徐仁堂如是说。

好家训,带出好家风;好家风,育出好子孙。徐仁堂一家是远近闻名的光荣之家。“他是个倔老头,不光对自己严,对孩子们更严。”老伴吴凤琴说,徐仁堂常教育子女,不要过多关注吃穿,能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才是幸福。在他的率先垂范下,祖孙三代共有5人接力参军报国,他的家庭被国家民政部评为2011年度“和谐军休家庭”,他本人也于2014年被授予全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虽然我88岁了,但要继续发扬老兵精神,为社会做贡献。”徐仁堂坚定地说。

【老兵档案】徐仁堂 ,祖籍辽宁省海城县南台镇,1931年7月出生,194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在部队为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后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3师),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上百次战斗,荣立2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现任德州市军休所管委会主任。

记者|李榕 孙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