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 | 市人大代表张士森:完善公共场所AED配置,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在业内,对于心源性猝死的拯救一直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早期实施心肺复苏供给大脑心脏基础血流,同时早期使用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电击除颤夺回窦房结对心脏的控制权,才是心脏骤停急救存活的关键。”1月9日,市人大代表、宁津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士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士森列举了一组数据,他说,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54万人,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而心脏骤停者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AED又称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它作为一种便携式的急救装置,可以自动诊断出特定的心律失常,并给予自动电击除颤,使致命性心律失常终止,从而使心脏恢复正常搏动。

张士森谈到,目前,公众缺乏急救技能及参与急救的意识,公共场所也极少配备AED 。实际上,AED操作简单,非医疗专业人员接受一定培训后,都能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可在救护车到来前为猝死患者提供紧急急救。

为此,张士森建议,应该将AED配置纳入院前医疗急救布局规划,加大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配置力度,争取实现人员密集场所每个地方至少1台。将AED购置、后续维护、更新费用以及培训使用、宣传费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促进公共急救设施的逐步完善,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记者|刘潇 通讯员|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