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德州市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9年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气候事件及春季(3月-5月)气候预测。
冬季气候特点
(一)降水异常偏多
全市冬季平均降水量59.7毫米,较常年偏多46毫米,较去年偏多51毫米。较常年、去年均异常偏多。禹城最多,为76.2毫米(较常年偏多60毫米);宁津最少,为49.6毫米。
(二)气温明显偏高
全市冬季平均气温1.0℃,较常年偏高1.8℃,较去年偏高1.6℃。各县市平均气温在0.5℃(庆云)~1.8℃(禹城市)之间。与常年、去年比较,各县市平均气温均偏高。
(三)日照略偏少
全市冬季平均日照时数409.9小时,较常年偏少95.1小时,较去年偏少6.0小时。各县市日照时数差异较大,武城最少,为364.5小时;禹城最多,为584.2小时。与常年比较,除禹城外均明显偏少。
冬季主要气候事件
(一)全市降水异常偏多。 全市冬季平均降水量59.7毫米,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历史第一位。共有9次雨雪天气过程,其中1月5日到7日、2月14日至15日过程降水量10毫米以上、部分县市达20毫米。
(二)全市气温明显偏高。全市冬季平均气温1.0℃,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历史第三高(2002年最高,偏高1.4℃);从冬季逐旬平均气温演变来看,除12月上旬较常年偏低外,其他各旬均较常年偏高;其中1月下旬较常年异常偏高,偏高3.0℃。全市气温异常偏高,按照暖冬国家标准,全市11个县(市、区)均属强暖冬。
(三)大雾日数历年最多。今年冬季大雾38天,为历史同期最多。其中12月6-11日连续6天出现能见度不足200米、局部小于50米的强浓雾天气,给交通出行带来不利影响。今年冬季市气象台共发布大雾预警信号28次(黄色预警9次、橙色预警11次、红色预警8次)。
(四)近6年降雪最大。冬季共有4次降雪过程,其中1月7日全市普降大雪,禹城日降水量突破本站1月历史极值,平原排名第二,夏津、武城、临邑、齐河排名第三;武城积雪深度最大,为8厘米,此次过程为2014年以来最大降雪过程。
(五)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阶段较差。今年1月冷空气过程比2019年少1次;月平均风速1.5m/s,较常年偏小0.8m/s,较去年偏小0.5m/s,小风日数23天,比2019年偏多7天。共有18天大雾。大气扩散条件较差。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生产建议
自去年小麦越冬(12月10日)至返青(2月22日),平均气温0.7℃,较常年同期偏高1.9℃,极端最低气温-14.2℃,极端最高气温20.2℃;日照时数351.5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67.8小时;降水量44.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4.7毫米。冬季未出现极寒天气,小麦安全越冬,降水异常偏多,也有利于小麦越冬及返青期生长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光照较为充足,有利于设施农业生产管理。
从目前全市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和卫星遥感监测情况看,我市绝大部分麦田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在65~90%,能够满足小麦返青前后生长发育对水分条件的要求。
今年我市小麦2月22日返青,较常年提前4天,较去年提前6天。通过对比分析,今年2月23日和去年同期卫星遥感监测小麦苗情资料,今年小麦返青后麦苗长势较好,绿度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春季我市气温回升较快,多大风,麦田蒸发量较大,容易造成土壤墒情不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求,需要灌溉,补充农田水分。小麦浇灌返青水的最佳气象指标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7℃,目前我市日平均气温已稳定在5℃以上,建议墒情不足的麦田及时浇灌小麦返青水,缺肥的麦田要随水追肥,保证小麦对水肥条件的正常需求。
全市气象部门将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春季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春季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0~80毫米,较常年(79.9毫米)略偏少;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3月:全市降水量8~15毫米,较常年(11.0毫米)偏多。月平均气温8~9℃,较常年(7℃)偏高。
4月:全市降水量20~25毫米,较常年(24.1毫米)偏少。月平均气温15~16℃,较常年(14.6℃)偏高。
5月:全市降水量30~40毫米,较常年(45.5毫米)偏少。月平均气温21~22℃,较常年(20.3℃)偏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冕 通讯员|王萌萌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