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马上要复工了,现在口罩特别紧张,怎么办?”
总经理:“没关系,我们自己造点就可以了!”
员工:“可是生产口罩的机器也很紧张啊!”
总经理:“没关系,我们自己造点就可以了!”
员工:“我说的是生产口罩的机器……”
总经理:“我说的也是!”
这不是段子,这是发生在凯帝斯公司的真实故事。
3月10日下午,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晶华北路的凯帝斯工业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条全自动生产线,在媒体和客商的共同见证下,按下了启动键,这也是德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条线,让全自动口罩生产线实现“德州造”不再是笑谈。
“最多两天的时间,工程师们根据客户采购的面料进行微调后,就可以运抵全国实现生产。”凯帝斯公司总经理刘运来说,通过工程师们的努力,“德州造”口罩生产线比南方人产的质量还要好,效率还要高。
没有“跨界”之前,在德州有着21年历史的凯帝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凯帝斯公司成立于1998年,致力于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的专业试验检测设备的研发制造,刘运来还是中国汽车行业领军人才。
已经在汽车装备制造行业获得发言权的凯帝斯对于口罩生产线并没有经验。也就是这个毫无经验的团队,却在30天内完成了研发、设计、加工、制作、调试的所有关节,硬是把外人看来不可能的事儿给做成了,而且接到了35台的订单。而在刘运来看来,这不足为奇,顺手的事儿而已。
“大家知道在车辆这个行业,对技术标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有20多年的技术积淀,团队的研发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刘运来认为,口罩生产线完全可以把做汽车零配件装配线和轨道交通装配线的技术平台拿过来用。
从技术层面说,凯帝斯有的是人才。“我们现在并不追求产量,现在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台。”在刘运来看来,对于适应了汽车零部件标准的企业和研发团队,生产口罩机可以说是“高射炮打蚊子……”。
刘运来说,这次“跨界”也让很多企业对他们的产品质量产生过质疑,特别是本地企业,并不看好“凯帝斯”,更不相信“德州造”。有些企业为了想快速生产口罩进入市场,不惜从二倒贩子手里购买高价的机器,他们坚信“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要想让大家相信凯帝斯的质量,首先要有自信。”刘运来解释说,他们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检验体系,按照汽车行业质量检验标准去做,每一台出厂必须严格检验。根据目前的测试数据看,凯帝斯研发的全自动口罩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100只以上成品口罩。3月10日下午,正在凯帝斯参与测试机器的江西荣成刘先生禁不住的点赞。
“通过这两天在凯帝斯参与调试机器,我们发现他们的全自动产品不仅是价格实惠,更重要的是效率高。”刘先生说,他也没有想到德州的企业能研发出这样的设备。
根据目前凯帝斯公司的实际生产能力,公司可日产三台产口罩机生产线,售后方面,可以通过线上远程服务、现场服务一起结合,免除客户的后顾之忧。
凯帝斯的这次“跨界”是利用人才优势作出一次自我的突破和创新。对于凯帝斯团队的带头人刘运来,他把这次“跨界”当成了传统制造业的一种模式,更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觉得作为一家工业企业,偏向智能装备制造这种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以科技为导向,最重要的是做最好的自己。”刘运来说,第一要加大研发的投入,一定要重视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可能不会立即见效,可能一年两年都见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投,因为企业要形成自己的技术积淀,有些东西可以去买有些东西可以去协作,但是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是核心竞争力;第二加大人才的培养,研发投入就要有人,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一些技术人员,科研人员,要给人才有一个充分施展的空间,要给他一个平台,并且企业的平台要跟上人才的成长,所以说对人才的培养平台的建设一定要重视;第三要形成自己的企业标准,一定要形成自己的一个技术标准或者技术体系,不能东拼西凑更不能没有自己标准,要把眼光放长远,定位站的要高。德州企业不能只盯着德州这一块儿地方或者是山东省,要放眼全国放眼全球,看看你的同行业的标准,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跟他们的差距在哪里。
“现在山东省提出新旧动能转换以后,政府层面的工作相对之前又进步了很多,也做的很到位,但仍有还有完善的空间。”刘运来表示,在人才的激励方面,人才的引进方面的政策还可以做得更灵活,力度还可以更大一些。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冲击。“就德州而言,更需要重视地方产业链的完善,因为任何一个产业都不是孤立的,还有上下游,随着社会工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势,产业链也会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细。”刘运来说,本土化的产业链建设,还有整个工业生态培养,政府最好是能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
“德州工信部门建立了一个口罩产业链的供需平台,我觉得这个很好,至少这个工作开始了,而且已经初步见成效,这个工作做得非常好,也非常合时宜。”刘运来认为,由此可以启发的是除了口罩这个产业链之外,其他的很多比如说家电电器传统机器还有一些新型机械等等这方面都可以形成自己的一个产业链,都可以找到一个办法去做复制。
“对装备制造业企业最大的好处就是上游问题,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帮企业缓解供应的紧张,让供应变得更有序一些;下游除了市场销售,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么一个产业链的圈子,我们会及时的得到或者听到下游的一些反馈,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或者是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意见,以及他们在使用产品的一些想法,这样能反过来引导我们技术的更新升级,以及后续产品的研发方向制定,我觉得很有帮助。”刘运来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董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