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华: 攻坚克难 冲锋在前 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把生态环境领域改革纳入12项攻坚行动之一,发出了污染防治攻坚的‘动员令’,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将坚定不移地落实市委、市政府改革攻坚部署要求,按照‘135’的工作思路,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华说。

第一,围绕“1+1+8”系列攻坚任务的完成,坚决抗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为确保“1+1+8”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圆满收官,坚持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双控,环境质量和排放总量双控,源头防治与末端治理双控,统筹环保、经济、社会三者关系,进一步增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实现“三个突破”,确保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一是在蓝天保卫战上实现新突破。今年全市PM2.5浓度确保控制在57微克/立方米以内,力争达到53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力争达到59%以上。工作中,做到“四个聚焦”。聚焦重点时段,秋冬季,在应急预案、减排清单执行落地上持续发力;春夏季,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上持续发力。聚焦重点区域,针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在定点帮扶、专项治理上持续发力。聚焦短板弱项,在扬尘、机动车及非道路机械移动源、压煤减煤常态化管控上持续发力。聚焦重点因子,在氮氧化物、臭氧污染物协同减排上持续发力。二是在碧水保卫战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国省控5条主要河流水质21项全指标年均值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全力补齐“五个短板”。补齐中心城区及县城建成区污水收集处理短板,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配套污水管网、雨污分流工程;补齐县乡污水处理设施短板,确保县级稳定达标、乡镇街道正常运行;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加快治污设施建设进度;补齐水生态循环短板。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三河水系联通工程;补齐黑臭水体治理短板,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三是在净土保卫战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省定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0%的要求,做好“点、线、面”结合文章。在点上,全面加强6个化工聚集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在线上,全面提升危固废收集转运处置“全链条”规范化管理;在面上,全面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第三,强化“五项保障”,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一是强化干部队伍保障。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创新和业务创新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以政治清明促进生态文明;坚持以上率下,落实领导班子全员包县市区制度,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研究、矛盾在一线解决;坚持服务基层,工作力量优先向基层倾斜,市县两级协同作战,把攻坚成果体现到环境突出问题解决和群众满意度上。二是强化监测能力保障。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环境管理自动化、精细化水平,尽快实现“天、地、人、机”一体化监管全覆盖。三是强化科技人才保障。进一步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科技治污进基层、进企业活动,加快“一县一策”“一行一策”“一企一策”治污方案编制,依靠科技攻关力量,实现治污效益最大化。四是强化执法监管保障。围绕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及群众反映强烈环境信访问题的解决,坚持以查促改、举一反三,正确处理执法监管与热情服务、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坚持依法治污,实现守法企业无事不扰,违法企业利剑高悬。五是强化宣传引导保障。坚持政策宣传与示范引领、线上教育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持续开展环保宣传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等“十进”活动,积极引导群团组织、广大公众主动参与环境治理,进一步营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良好论氛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郑东岩 通讯员|赵晶 王飞
视频制作|董天力
编辑|董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