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日报两作品获评一等奖!2019年度山东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复评结果揭晓

4月23日,2019年度山东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全省新闻影像作品年赛在济南举行。经过层层筛选,共评出摄影类一等奖18名、二等奖28名、三等奖34名;视频类一等奖5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13件。其中,德州日报报送的作品《夫妻麦客(组照)》获摄影类一等奖,作品《“亚洲第一棚”首迎采摘季》获视频类一等奖。

本次评选由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主办,山东画报社承办,共收到来自全省30家媒体单位及摄影通讯员报送的235件作品,其中包括130件组照,77件单幅作品,28件短视频。经过层层筛选,共评出摄影类一等奖18名、二等奖28名、三等奖34名;视频类一等奖5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13件。摄影类一等奖作品将推荐参加山东新闻奖定评。

本次评选工作的评委,均是从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人员组成包括省内外摄影界专家及省市地方媒体新闻界专家。评委们经过多轮认真评选,进行了充分讨论,确保这次评选工作的权威、公平、公正。评选过程中,评委们集中审看全部参评作品后,从题材的挖掘、新闻的价值和作品表现力多方面对参评新闻短视频作品进行了充分讨论,经过多轮认真评选,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获奖作品。

为推动新闻摄影改革,此次评选增设新闻短视频评选,鼓励摄影记者积极转型,加强新闻视频生产,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促进新闻影像作品质量的提高和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此外,今年的评选工作首次设立了媒体观察员,代表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广大会员全程监督整个评选工作。媒体观察员从作者及市地报会员中随机抽取产生,监督作品报送、评选、公示等过程,观察和听取评选情况、提出建议。

摄影类一等奖:夫妻麦客(组照)

作者:周坤

6月11日,平原县恩城镇刘宁口村,1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穿梭在金黄色的麦田里,五六十辆农用拖拉机往返于麦田和村庄,运送刚刚收获的小麦。其中,有一台收割机的主人是来自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肥南镇曹沟村的王金和夫妇。

今年46岁的王金和与妻子何本芬是跨区作业的“麦客”,王金和负责开车,何本芬负责和当地经纪人及农民对接、丈量面积、收款等,这一行他们已干了15年。


早上6点,王金和的收割机到达事先联系好的地块,已有三四个村民在此等候。“这块是我家的1亩半”“这块是我家的3亩”“往前隔一块是我家的2亩” ……何本芬一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着,一边指挥着丈夫:“从左往右,先收这块1亩半,然后隔两块,再收那块2亩。”


何本芬帮助老公戴上风镜、口罩、帽子、围肩,把他“全副武装”起来。她说:“收割机是敞篷的,开动后,会有许多尘土和秸秆粉尘,他必须穿得严严实实。”王金和熟练地操纵着收割机,穿梭在金色的麦浪中。


虽然天很热,王金和一干就是6个多小时,他没有时间休息,甚至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12点半,经纪人刘化敬把午饭送到了地头。何本芬给丈夫打手势,让他停下来吃饭,叫了第三次,他才停下车。馒头、稀饭、咸鸭蛋,午饭很简单,他们不到5分钟就吃完了,接着收割。

何本芬每天都会往家打个电话。她说,公公去世了,平时婆婆一个人在家,女儿结婚了,儿子住校读高中,一周回家一次。“我们一年中有半年在外作业,即使再忙每个月也会回去一次,看望老人和孩子。”


19点40分,天渐渐黑了,还有3家的麦子没有收割。“我们收完再回去,估计晚上10点就能完工。”王金和说。“为了抢时间,挑灯夜战是常事儿,有时到凌晨四五点才收工。虽说这活儿又累又脏,但挣钱多。按一天收割100亩小麦算,一亩毛利70元,去了成本,能挣三四千元。”



22点,他们回到驻地——经纪人刘化敬家中。这时,刘化敬的妻子已经把饭菜准备好了。“喝杯啤酒解解渴、解解乏,这一天真的很辛苦。”刘化敬端起一杯啤酒。 “再有两天,全村1200亩麦子就能全部收完。”“把你们村小麦收完,我们就回家看望老人和孩子,60亩水稻田也要开始种了。”“你们这儿小麦长势不错,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

大家说着、笑着。



视频类一等奖:“亚洲第一棚”首迎采摘季

作者:周坤  王志伟

12月16日,位于陵城区的德州财金智慧农业大棚里,红彤彤的番茄挂满枝头,工人们有的忙着采摘、有的忙着质检、有的忙着剪枝……无人驾驶运输车往返于大棚与分拣线之间,一片繁忙景象。智慧大棚内的51万株、8个品种的番茄迎来首个采摘季,最高日采摘量可达到60吨。

俯瞰单体面积460亩的智慧农业大棚

工人在登高车上对番茄秧进行管理

工人采摘番茄

智慧农业大棚项目由德州财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中国建材工程集团承建,聘请专业运营团队凯盛浩丰公司负责技术服务及产品销售工作,是德州东部城区现代农业的核心项目,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项目和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0.5亿元,占地805亩。其中,一期总投资4.73亿元,占地505亩,建成单体面积460亩的智慧农业大棚,是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文洛式智能玻璃温室,今年9月20日实现定植,第一季种植了樱桃黄、樱桃红、樱桃紫、鸡尾酒等8个品种的番茄。德州财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经与上海盒马鲜生等零售企业签订了销售协议,实现订单销售。

无人驾驶运输车穿梭在生机盎然的现代化智慧大棚内

棚内投放12.3万只熊蜂为番茄花授粉,工人按时把蜂箱放在指定位置

该项目采用阿里云技术、农业物联网系统,颠覆了传统农业耕种方式。温室更像一个精细化工厂,可以实时采集温室内环境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后台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自动调节环控设备,实现精准控制浇水量、温度、湿度等。根据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的养分需求,水肥一体机将自动配置营养液,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输送给番茄秧,保证作物都能获取等量的水分、养分,果实品质更均一。

每天四次对营养液进行检测,保证各种成份含量准确

12月12日,北京金晟达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团队及金晟达荷兰公司总经理MarcoBrok来智慧农业大棚考查

据工作人员介绍,智慧大棚生产的番茄,高颜值、高价格得益于种植的高标准,物联网、生物授粉、天敌防治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每一粒番茄的果重、含糖量及微量元素都有统一的数值。在包装车间,自动分拣机器人正在高速运转,先进的光谱检测系统,可将产品自动分级。“番茄采摘后,由无人运输系统运输到无人卸车站,再经包装生产线进行分拣、包装后,通过冷链物流直接运送到客户的手中。 ”智慧农业大棚项目经理薛林介绍说。


据了解,随着可采摘品种的增加,番茄产量将在春节期间达到最高,整个采摘期将持续至明年7月,预计总采摘量达1.42万吨,销售收入1.42亿元。


2019年度山东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复评
暨全省新闻影像年赛
一等奖获奖目录

摄影类

序号

作品题目

作 者

单位

1

扶贫车间“玩直播”(组照)

张  健

山东画报社

2

“水陆空”齐救被困村民

张  中

齐鲁晚报

3

军民一心勒风“马” (组照)

房贤刚 卢鹏

王世翔

大众日报

4

夫妻麦客(组照)

周  坤

德州日报

5

邹平倾城迎接 凉山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烈士张成朋魂归故土(组照)

葛肇敏、张丹

滨州日报

6

暖雪

赵天羿

山东商报社

7

一个足球少女的幸福与烦恼(组照)

谢永亮

济南时报

8

两位抗战老兵黑铁山上“看望”老首长

王  兵

鲁中晨报

9

把酒庆反“超”

袁  蒙

半岛都市报

10

温婉兽医

王  媛

齐鲁晚报

11

穷山村里的大律师(组照)

王世翔

大众日报

12

你努力的样子真美(组照)

王晓峰

山东商报社

13

孔子家祭(组照)

马千里

山东省委宣传部

14

林场点兵(组照)

陈阳

泰安日报

15

灯光秀点亮夜婚纱(组照)

赵健鹏

青岛早报

16

“独腿独臂骑士”董洪喜(组照)

崔  健

济南日报

17

坚守!两位老师守着四个学生(组照)

朱武涛

临沂日报社

18

以爱之名  感恩前行(组照)

冯磊  杨国庆

张勇

济宁日报社

视频类

序号

作品标题

作者

单位

1

160秒集训快闪揭秘阅兵式上的“山东骄傲”

穆广辉 顾岩 李国栋

齐鲁网

2

菏泽郓城一老村长唱歌成网红:村子名气大,产品也好卖

王媛  谢伟伟

齐鲁晚报

3

邹平抗台防洪一线,类目中被感动!邹平一定能挺住

赵鑫

滨州日报

4

“亚洲第一棚”首迎采摘季

周坤  王志伟

德州日报

5

四天三夜驻防大堤,寿光这名党员干部嘶哑嗓音中带着坚持

王世翔  李扬  杨国胜  石如宽

大众日报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周坤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