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发生了好几个月,对方一直拖着不赔。没想到来了这里,法官当天就给调解成了。”5月15日,在武城县法院道交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武城镇王某高兴地说。
原来,王某在一场车祸中被逆向行驶的轿车撞伤,车主对交警部门事故认定不认可,不配合法院调查。案件进入诉前程序并转入道交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调解员利用“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确定双方争议焦点,与保险公司就赔偿项目进行赔付预算。
经过当事人同意后,调解员及时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检验报告等信息全部上传平台,减少后期重复的调查、核实。在明确相关法律规定及法院预判结果后,双方当事人情绪平稳下来,调解员抓住时机,提出调解意见,双方当事人同意签署调解协议,王某顺利拿到了赔偿款。
“以前调解这类案子,不仅要求当事人提供各种材料,法官也要调查、核实各种相关信息,工作量非常大。”武城县法院道交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主任黄静介绍。现如今,得益于“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提供的便利服务,道交纠纷能在几天时间内调解或者判决。该平台打破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等部门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壁垒,实现流程对接、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大大提高纠纷处理效率。
不仅如此,传统道交纠纷解决机制存在损害赔偿标准不统一、赔偿规则不透明等问题。
在一起道交纠纷中,王薇(化名)骑电动自行车遭小型客车撞击致头部受伤,双方就赔偿数额产生矛盾。黄静说,道交纠纷案件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怎么赔、按什么标准赔、赔多少,当事双方往往各执一词。“通过平台内嵌式的理赔计算器,当事人可以运用平台自己进行赔偿运算,算出自己大概的赔偿金额。”武城县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田瑞波介绍,“这样有利于引导当事人理性维权,快速化解纠纷,提高纠纷解决效率。”
由于有了合理的赔偿预期,在法官调解下,王薇和对方当事人很快达成了赔偿协议。
武城县法院全面推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体化调处工作模式,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诉累。统计数据显示,自调处中心2019年9月建成以来,调解成功73件,涉及赔偿金额217万余元,道交案件立案数量同比下降76.79%。
“在纠纷预防和化解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分析,创新社会治理现实实践,让数据多跑腿、人民少跑路,使道交事故处理更加快捷、透明、公正,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武城县法院院长陈晓静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智群 通讯员|谷晓彬
编辑|李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