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全市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暨培训会议召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爱民在会上发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爱民
工业发展大于天!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财政收入的“主渠道”、吸纳就业的“强磁场”!工业兴,德州兴;工业强,德州强!今天召开的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大会,是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规格最高、范围最广、措施最实的一次工业推进大会,非常必要、非常及时、非常给力。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高处着眼、高端定位,李猛书记、杨洪涛市长亲自谋划、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描绘出了未来三年德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奏响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是工信局工作的方向盘、指挥棒、风向标。
《行动计划》就是命令,贯彻落实就是责任!工信局坚决落实好《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创新思路、突出重点、精准服务、稳定运行,确保新型工业化强市宏伟目标落到实处。
一、创新思路抓落实。一是着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围绕“541”主导产业,制定工业“十四五”规划和细分产业三年发展规划,明确“路线图”,细化“时间表”,确保三年内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2000家,营业收入超4000亿元。二是推进产业链条式发展。按照“行动计划”确定的33个二级产业,理清产业链条,明确短板弱项,“按图索骥、有的放矢”,扎实开展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围绕产业链条,打造产业生态,实现集群发展。
二、突出重点抓落实。一是实施技术改造三年“三千计划”。坚持“抓工业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必须抓技改”的理念,每年实施1000个工业技改项目,其中市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100个,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二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充分发挥5G等新基建的创新引领作用,年内新建5G基站1600个,三年内建设5G基站6000个,深入推进制造业+人工智能,每个县(市、区)选择1-2家试点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企业智能制造能力。三是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实施“双50强工业企业”培育工程,筛选“工业企业50强”和“创新型高成长企业50强”,建立培植专班,制定个性化培植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
三、精准服务抓落实。一是健全服务机制。坚持“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的理念,积极开展“以企业为中心,精准服务企业”活动,成立“企业服务中心”,组织“企业服务大队”,派出“驻企联络员”,对列入省重点的65家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建立市、县两级“一对一”对接机制,做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既要当好政策解读员、企业辅导员,更要当好企业服务员,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三年内对规上工业企业和部分重点企业把脉问诊,“一行一策”“一企一策”,厘清企业优势与短板,找准问题和症结,开出科学有效“处方”,帮助企业搞好规划,助力发展。三是组织对标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通过举办企业家大讲堂、专题培训、对标学习等多种活动,三年内对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企业开展分行业、分层次、精准化、系统化培训,不断提升企业家素质能力。
四、聚焦工业经济运行抓落实。强化“大运行”思路,打造“大平台”体系、构建“大服务”理念、开辟“大提升”路径,监测分析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运行监测,及时协调解决影响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找准症结、精准施策,确保分析有用、建议有力,措施有效,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工信局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转变作风,开拓进取,拼搏奋进,全力抓好落实,为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交出合格答卷,让党委、政府满意,让企业满意,让人民满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