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宋楼镇时庙村:铺好一条路,幸福一村人

位于夏津县城西南12公里、与聊城相邻的宋楼镇时庙村,过去因为水丰地好,粮食高产,粮食亩产比周边村庄高出20%,过的比周边的村好,被称之为“金时庙”。时过境迁,如今,随着特色种植、农业现代化的兴起,金时庙大不如从前,如何破题?让昔日的“金时庙”名副其实。

今年以来,村党支部在镇上的帮扶下,以开展“户户通”工程为切入点,通过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管理、让群众受益的方式,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

擘画美好愿景,感召群众共建美丽乡村

“咱村主街硬化了,饮水管网改造了,村东外环将修水泥路,下一步,村委会将主街两侧进行绿化美化,现在只差硬化胡同,这个工程政策补助一部分,需要咱群众一起出钱出工,只要胡同硬化了,咱村里会像城市一样美丽整洁!”党员活动日上,宋楼镇副镇长、党建指导员杨鹏章发动群众参与“户户通”工程共建。

通过精准绘图、排查摸底,时庙村共有49条、4258米、14900平方米的胡同需要硬化,涉及农户28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6%。摸清底数后,针对村庄面积大、土路基数大、集体收入少、常住村民少“两大两少”的特点,镇村干部会同党员群众代表前后召开8次座谈会,一致认为实施“户户通”很有难度但更有必要,迅速确定“包村干部建机制、支部书记解难题、两委成员盯现场、党群代表带头干”的工作思路和“支部引领共参与、意识形态聚合力、群众出钱且出工”的施工方式。

杨鹏章第一时间建立了“时庙村共建共治共享”微信群,镇村干部逐胡同、逐户研究施工策略,村支书以“我受气、我吃亏”的态度啃下硬骨头,村两委成员紧盯紧靠,党员和群众代表带头出钱出工,通过微信群、抖音、快手、村广播等平台营造出“我参与、我光荣”的浓厚共建氛围。施工过程中,有自愿出资购买整个胡同的砖被村民拒绝的、有长期在外打工专门回乡参与共建的、有主动帮助困难群众出钱出力的……每天,男女老少齐动手参与“户户通”共建,上演着一场场劳动画面、弥漫着一阵阵欢声笑语、演绎着一幕幕感人事迹。截至目前,全村“户户通”工程已完成100%。

探索片区管理,引导群众共治和谐环境

“村民共建‘户户通’,强化了支部的感召力,凝聚了村民的团结力,彰显了干群的亲和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谋长远布新局,将全村划分为团结、文明、和谐、友善4个片区,将‘户户通’施工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管红媛、刘启勇、郑林强、常连亮选任为片区长,实行片区精细治理。”谈起村庄治理新格局,这位在“户户通”施工过程中多次失眠、频犯高血压的村党支部书记常德军满怀信心。

时庙村狠抓党支部建设,从组织架构、干部队伍、基础设施等方面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探索出“1个核心、6项内容、1个目标”的闭环式乡村治理模式,确定以“群众自治”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方式,明确以“环境卫生、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矛盾调解、志愿服务”为内容的乡村治理内容,实现以“群众共治”为目标的乡村治理格局。

今年5月份,时庙村接到建设4个风力发电机的道路、机位、平台占地征迁任务,通过摸底排查、梳理统计,共涉及全村耕地52亩、40户,树木763棵、70户,时间紧任务重。为发挥片区管理效率优势,村党支部书记第一时间召集相关片区长成立工作专班,通过靶向施策、精准对接,利用7天时间完成征迁任务,为风力发电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风力发电项目占地为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充分彰显了片区管理、群众共治的制度优越性。

抢抓振兴机遇,带领群众共享美好生活

“时庙村顺利实施‘户户通’工程是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实现了一次攻坚多点受益,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设施基础和群众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户户通’工程为契机,探索乡村治理新格局,抢抓乡村振兴新机遇,用好用足用活惠农政策,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群众关切的事情努力办好。”宋楼镇党委副书记孙延敏表示。

今年以来,时庙村党支部统筹谋划村集体经济增收工作,通过全面摸底、深入排查,清理规范沟渠、湾坑、路边不规范租赁合同210份,村集体经济年可实现增收6000元;同时,为实现村集体60亩集体耕地效益最大化,通过咨询农业、自然资源、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党支部对耕地质量进行提升并完善水利灌溉设施,引进规模农业项目对耕地进行打包出租,确保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的目标,从而实现“群众拥护支部、支部引领致富、致富惠及群众”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把愿景树起来,让农民群众有了盼头;把力量集起来,让农民群众有了劲头;把品牌打起来,让农民群众有了奔头。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要管我”到“我要管”,从“白手起家”到“发家致富”,村党支部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今的时庙村,正在演绎整洁文明和谐、共建共治共享的景象,“金时庙”已插上腾飞的翅膀,带领群众走出全面奔小康的光明大道。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