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示范作用,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联合开展了“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经各单位推荐、组织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推选出“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20名。“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是我市科技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爱国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在科学研究、学术创新、科技服务以及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提高我市科学技术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志勇,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肺内科副主任医师,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他多年来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在甲流、SARS疾病爆发期间,他不顾风险、勇挑重担; 今年初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爆发,他凭借强烈的责任担当、过硬的业务素质,毅然舍小家、顾大家,主动请缨,作为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于大年初一冲上前线!出发时受到省、市领导亲自接见并送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初到黄冈,王志勇便和同事们一头扎进了仍处于工地状态的“阵地”,当起了工程师、搬运工、保洁员,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三区两通道的设置和优化,以及场地清理、消杀工作,使病房初步具备收治病人的硬件条件。1月28日,他正式进入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开始救治工作,经常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脱掉厚重的防护服,汗水早已湿透了全身。他全心全意救治每一位病人,问诊、查体、沟通、耐心解释,通过细致的工作鼓舞患者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赢得了患者的尊敬与信任。截止至黄冈清零,他连续奋战60余天,接手并亲自治愈新冠肺炎患者200余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庄严承诺!他本人也荣获“黄冈市荣誉市民”、德州市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批“身边好人”、德州市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2020年首批德州“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王金强,退伍军人,2011年创立山东消博士消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端医用、民用及商用洗涤、消毒、卫生用品,解决了近200人的就业问题。他在消毒专业领域先后担任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与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消毒剂国家卫生标准起草人、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消毒产业分会副会长等职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带领全体职工火速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运转,作出“三保证”的庄严承诺,即:保证产品质量、保证价格不变、保证尽力提高产能。为保证产品质量,他坚持以最高品质的特种酒精作为原料,亲自到车间巡检抽查;为保证价格不变,他坚持所有产品仍相对保持原定价格体系不变,要求各级经销商遵守产品销售市场规则;为保证尽力提高产能,他带领公司全体管理人员进车间、保生产,连续倒班,公司产能比平时提高了3倍。风雨见真情,患难显担当,在防控一线消毒物资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他先后20余次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山东预备役保障旅、山东省红十字会、德州市红十字会等单位无偿捐赠多批医用消毒物资,总价值200余万元,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积极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王荣江,中共党员,德城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他扎根基层,立足本职,服务“三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农业工作中。先后研究推广了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美洲斑潜蝇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棉田盲蝽象发生及防治技术等十几项新技术、新成果,推广面积100多万亩次;举办各种培训班300多期,培训农业技术骨干600多人次,培训农民上万人次;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科普文章100多篇,其中有3篇国家级论文,20篇省级论文,一篇获中国科技优秀论文奖,一篇获德州市优秀论文奖。参加实施了《10万亩玉米优秀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棉铃虫整体防治研究》等项目,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为德城区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脱贫攻坚中,他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优势,积极帮助贫困户科学种植脱贫致富,他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交谈,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贫困户农业生产,举办专门培训班,讲解小麦、玉米、蔬菜先进种植技术,还聘请专家教授为贫困户进行专门指导,并给予他们物化补助,从多方面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他从事农技推广工作33年来,时时刻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执着追求一个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王俊勇,德州一中一级教师,自2004年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并从事化学学科教学。在教学生涯中,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尽职尽责,始终如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始终萦绕在他耳边;“兢兢业业、不辞辛劳”成为了他的座右铭;“教书育人、开拓创新”是他永恒的奋斗。在教学中,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模范履行师德准则,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疫情期间,他高质量完成学校组织的线上教学,白天按照课程安排进行线上教学,晚上值班回家后备课、做课件,经常熬夜至凌晨一点多。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防疫任务非常艰巨,他组织对学校教学场所、办公区域进行无缝隙消毒,每天消毒两次,保证了老师、学生的健康。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之余,他认真探索,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在纳米ZnO的制备、ZnO光催化甲基橙、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处理重金属离子活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获得成功。王俊勇担任教研主任以来,摸索出了特色化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创立了东校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努力打造特色化“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由于在教育教学方面贡献突出,他获聘为德州市专家库成员,参与市级多项教学科研活动并担任专家评委,还曾获得全国优质课二等奖、省市优质课一等奖、省教学素养比赛一等奖、山东省教师新秀等多项荣誉。
吕东军,德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从事有机颜(染)料及相关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20多年,取得的有机颜料包核改性生产技术、重氮盐制备新技术等系列成果对有机颜料企业的清洁化生产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促进了有机颜料行业的升级改造,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吕东军教授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急需紧缺人才项目、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等。近年来又先后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染料百年科技贡献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山东省发明创业奖、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二等奖、德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德州市科技进步科技合作奖,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2项,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20余篇,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他本人也被授予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先进工作者、德州市青年科技奖、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德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刘丽,夏津县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山东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她是夏津县第一名驰援湖北的逆行天使,在出征仪式上,刘丽同志担任省医疗队护旗手,代表医疗队向前来送行的时任山东省省长龚正同志做表态发言。在对口支援的黄冈市蕲春县人民医院,她和同事们克服防护物资紧缺、工作环境不规范等重重困难,整建制的接管一个重症病区,火速制定了各种工作流程和职责,应急预案等,改造病区的环境,收治40多名确诊患者,其中10名是重症患者。她穿着密不透风的三级防护服在隔离病房为病人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都是一次性成功,没有为病人增加额外的痛苦,受到病人的称赞。由于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她从鼻梁到耳廓到额头留下了一道道又深又红的勒痕。经过艰苦卓绝的四十多天的战斗,刘丽及她的战友们终于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做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住院病人零死亡,出院病人零复发。刘丽同志还把夏津县人民医院的8s管理方法和具有夏津特色的人文护理精神分享给来自省内30多家医院的战友,受到他们的高度赞扬。刘丽说此次援鄂经历是她职业生涯的另一个起点,她将以此为契机,更加脚踏实地的服务于临床患者,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和技术,为百姓健康,为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刘希良,德州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在临床工作中,他不断加强学习,钻研针灸新技术,在原有的针灸推拿拔罐等传统疗法的基础上,率先开展了温针灸治疗骨性关节炎;脐灸、督脉灸治疗脾胃病、失眠;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探索开展了“三联”中医特色疗法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病,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013年创立了“益肾活血通脉”手法,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并发症,此项推拿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德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作为工作在临床一线医生和科室骨干,刘希良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到带头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最好,得到领导、同事和患者的一致认可。2012-2019年,他连续7年被评为德州市中医院先进工作者,2017年被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优秀带教老师”、“德州市中医院优秀教学老师”;还曾获得“德州市百佳医师”、“山东省优秀中青年干部保健人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2020年又被山东中医药大学聘为兼职讲师。在荣誉面前,他不骄不躁,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为患者解除病痛。
李全永,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1995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始终奋战在农业科技一线,先后从事良种繁育推广、土壤普查、病虫测报、植检植保、农技推广等工作。多年来,他累计推广小麦新品种15个,玉米新品种20个以上,推广面积均在400万亩以上,同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1000吨以上,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小麦宽幅精播、玉米一增四改等新技术20多项,参与农技推广项目3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禹城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尤其是自2014年开展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以来,连续六年被农业农村局聘请为农技专家,每年为示范户指导授课几十次,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示范户学习农业先进技术,实地指导科技示范主体50余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00余人次,指导面积6000余亩,开展科技农业指导培训班20余次,授课人数累计1000余人。在他的指导下,每个科技示范主体种植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农户的小麦产量增加50公斤以上,玉米产量增加100公斤以上,累计增产180多万斤,示范带动6万多亩土地,粮食增产1200多万斤,为禹城农业生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工作出色,他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2004年获得德州市农牧渔业科技技术一等奖,2011年在农业污染源调研项目中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2019年被评为德州市基层农技补助项目先进个人。
李秀营,宁津县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作为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聘任的“山东省科协精准扶贫专家服务行动专家库成员”,多年来一直奋战在科技扶贫第一线。《德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其先进事迹。李秀营在担任德州红枣农科驿站科技特派员的期间,为宁津的枣农做了很多实事,把省定科技扶贫重点村和贫困户中作为重点科技帮扶对象,给钱、给物、给技术,使他们实现了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的目标。2019年11月,山东省科技工作会议在省会济南隆重召开,李秀营作为德州市唯一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出席会议,并凭借其在科技推广和科技扶贫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被授予“山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他发明的“金丝小枣保鲜技术”,让人们全年食用鲜枣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发明的“优质枣超前成熟丰产方法”,使生产的超甜金丝枣不仅口味更甜、个头更大 ,而且还能提前成熟,从而大幅提高了产量;发明的“冬枣制干技术”解决了鲜枣不能制干的问题,“红枣深加工关键技术”解决了红枣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问题,为红枣产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李秀营同志也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乡村之星”、“德州市首席专家”、山东省星火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李强,庆云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于2020年2月9日至3月17日参加山东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任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医疗八组副组长,全面负责医务部终末病历质控工作,积极参与舱内救治、感控管理、驻地消杀、志愿者服务、行政值班、组内业务培训等工作,获得“优秀医疗之星”称号。在方舱医院工作期间,他不顾危险、不辞辛苦、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为患者提供精心诊疗。服从组织管理,积极参与医疗队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态度端正认真,严格遵守方舱医院和医疗队各项工作制度。圆满完成了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部署的支援任务,为武汉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李强共发表专业论文10篇,参加编纂学术专著4部,获得发明专利5项。2009年被授予“德州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庆云县“爱岗敬业先进个人”;2010年被授予“2010年度庆云县优秀青年”;2014年获得第八届德州市青年科技奖。2016年在德州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岗位技能竞赛中荣获个人二等奖;2018年荣获“德州最美健康卫士”提名奖;并在德州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岗位技能竞赛中荣获综合奖;荣获第十四届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2019年被评为德州市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
宋吉伟,齐河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科技科科长。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奋战在公安信息科技战线,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公安科技事业上,凭借勤奋执着的坚守、创新求实的作风,紧盯公安信息先进技术,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参与负责了“齐河县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视频监控村村通”、“高空瞭望”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带队行程5000余公里,对全县131.8公里的国省道的电警、卡口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绘制草图2000余张,提出各类建设性意见建议200余条,边推进、边思考、边完善,最终形成了全县视频监控规划图,制定的整体建设方案获得专家组的一致认可。他结合警务实战化建设要求,牵头研发了齐河县合成作战平台,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安信息化合成作战模式,完成“单兵作战”向“合成作战”的工作转变,信息整合、研判转化耗时同比下降50%左右。平台运行以来,整合社会信息资源64类1253万余条,关注各类人员171人,协助破获案件3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人。2015年,该项目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基层科技创新奖一等奖。因工作业绩突出,先后荣获德州市公安信息化建设先进个人、德州市十佳青年卫士、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10余个荣誉称号,被省公安厅确定为齐鲁公安英才标兵型人才(科技信息化专业),2018年2月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张书良,德州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科研工作35年来,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10余篇,SCI收录1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玉米一次性施肥技术指南”(GB/T37088-2018)1项,填补了德州市农业领域没有国家标准的空白;主持制定山东省农业地方技术规程3项。他带领团队成功申请到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在德州市搭建了第一个食用菌领域省级科研平台,有力推动了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多年来,张书良跑遍了德州市的每个乡镇,手机里存着500多个农民朋友的号码,无论春夏秋冬,风雨雪地,在农民朋友的田地里、大棚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或是指导冬小麦春季肥水管控、或是指导夏玉米合理施肥,或是指导茶树菇冬季温湿管理、或是指导大球盖菇秋季种植,他以农民朋友的需求为己任,以解决生产中的难点为科研方向,科技服务不停步,田间地头是阵地。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下基层开展技术指导累计上万次,培养农民技术骨干累计300余人,培训农民及经营主体累计10万人次,免费赠送技术资料或科普读物15万多份,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陈兴胜,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作为一名男护士,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牢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做到亲情服务、感动服务。2020年2月9日,他随山东省第八批医疗队驰援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在武汉工作期间,他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团结同事,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每次入舱接班,陈兴胜都是分管4个单元,80多名病号,他要负责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并逐一输到PDA上,监测病情的变化,病人一日三餐的发放、口服药的发放以及每个单元内的消杀工作,协调病人的一切需求。很多病人心情焦躁不安,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为此,陈兴胜还做了大量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工作。一位在武汉创业的女士,全家9口人全部感染,分别收治于不同的医院,只有她和妹妹在这里进行治疗,她心情非常抑郁,常常情绪失控,有天晚上一直大哭,一宿未合眼的陈兴胜便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她谈心,帮助她树立信心。经过陈兴胜和同志们的努力,至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休舱,实现了舱内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返舱、舱内管理零事故、患者家属零投诉的目标。
赵建厂,乐陵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尊敬师长、团结同志;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好学,待病人如亲人,从未发生医疗差错或医患纠纷,多次受到病人的表扬。2月11日,作为山东第九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奔赴湖北,在抗疫一线,他一直本着“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精神,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精神,踏实做好各项工作。他在医疗队内负责感控工作,对每一个队员进行培训,要求队员不通过培训考核不能进入病区工作,培训期间他随叫随到,基本上是早八点半到晚十一点除了吃饭时间都在为大家培训、指导和反复演示。他还建议队内宾馆内生活区明确分区,培养队员建立分区习惯加强无菌观念,努力的工作保证了医疗队成员的安全,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辛勤的工作,高尚的职业道德,乐于奉献的精神和精湛的医术,使他先后荣获2015年度乐陵市人民医院先进个人、2018年度乐陵市人民医院先进个人、2020年乐陵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乐陵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不骄不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神圣使命,竭尽自己的能力为患者除去病痛,继续在自己钟爱的医疗岗位上拼搏、奋斗!
赵鹏,德州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踏实认真,业务突出。他善于把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其它前沿知识结合起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丰富自己,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医疗工作的要求,在科研、教学临床、外出培训、疫情防控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年来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SCI论文3篇(其中通讯作者1篇),获得德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主动请战值守发热门诊一线。接手发热门诊工作后,24小时留守值班室,完善就诊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带领值班一线人员恪守规章制度,筛查一万余例发热患者,未出现一例漏诊病例。他亲自进入隔离区为确诊患者采取检测标本,在留观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积极参与抢救与转运,使多名危重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转危为安。他和同事们的防控成绩得到了市、院两级领导的认可,所值守的发热门诊在疫情期间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党员先锋岗”荣誉称号。赵鹏同志在努力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荣誉,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该同志2015年获阜外医院“优秀进修医师”称号;2016年获“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获“山东省创新能手”称号;2018年获“德州市十佳青年医师”称号;2019年获“滨州医学院优秀带教老师”称号。
胡雪倩,庆云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作为一名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她接受的就是特种兵一样的训练,每天都要与死神博弈,这使得她有较强的抢救意识和应变能力,在方舱医院工作时虽然被护目镜上的雾气挡住了一些视线,但对病人的病情观察还是一丝不苟,在舱内要连续工作6小时,笨重而沉闷的防护服和护目镜让人感觉有些疲惫而不自在,但她听到患者说“见到你会很踏实”时,胡雪倩感觉一切都那么值得,一切辛苦都不算什么。虽然工作很累,但胡雪倩会认真观察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及时解决患者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并主动为患者做心理疏导。截至3月8日休舱,在胡雪倩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医疗队累计收治病人数599人,累计治愈出院人数305人,转出294人,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的“五个零”。支援武汉结束后,胡雪倩在隔离期间仍然坚持工作,撰写的论文《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已被齐鲁护理杂志录用;2020年4月,她带队的科研课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基层医院护理应激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入选山东省卫生健康政策研究重点课题。
唐琳,女,中共党员,硕士,“双师型”(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高级技师)人才,现任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互联网部调度管理兼科技专责。德州市第十五次党代表,2016年被评为德州市劳动模范,2020年被评为齐鲁工匠。她扎根电力生产一线26年,练就了一手快速处置电力网络故障的“绝活儿”,只要网络出现问题,她通过“望、闻、问、切”就能精准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在她的努力下,首个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软件《电力生产检修全过程管理系统》一次性成功上线,顺利通过了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验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使国网德州供电公司成为全省供电行业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开发能力的单位。她先后完成技术革新150余项。其中《电力营销实训资源集成整合研究》《基于位置服务的电力移动GIS巡检系统研发与应用》等44项成果获省部级成果奖,《基于态势感知的电力业务应用性能监控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等24项成果获地市级成果奖,《缩短终端接入异常事件阻断时间》等29项成果获厂处级成果奖,《机房动力环境状态智能监控系统》等4项成果已实现在全省2家市供电公司及10家县供电公司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解决了电力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工作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寇春欣,中共党员,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汽车维修高级技师。现任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新能源汽车技术教研室主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汽车试验技术专业负责人。2016、2017连续两年被中国机械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17年被山东省科协授予“优秀科技创新导师”荣誉称号,2019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被认定为全国汽车领域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种子培训师、考评师资质。他从事职业教育一线教学工作10年,现已成长为一名集专业教学、教学管理、科技创新、技术服务能力于一身的新时代职教工作者。他潜心研究职业教育教学,在汽车专业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创新教学理念,参与建设省级精品资源课程、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工作,编辑出版了《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大修》等汽车专业信息化教材10余本,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等奖。他不断践行职教发展理念,承担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指导工作,以创新创业导师及两个专业协会导师身份开展创新指导及创业孵化工作,受益学生达200余人。他勇于拼搏,一直参与反映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技能大赛工作,先后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3次、省级二等奖以上5次。他开拓思路,用职业技能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发展,他所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团队面向德州区域汽车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达30余项,帮助汽车研发生产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帮助汽车售后服务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问题,为企业创造效益达400余万元。
韩开顺,男,中共党员,兽医硕士、高级兽医师。现任平原县畜牧兽医站站长。十多年来,他怀着对养殖的热爱、对科普的执着,对事业的拼搏,谱写了一曲立足基层岗位,无私奉献的赞歌。他负责的平原县畜牧兽医站获得“全国畜牧技术推广示范站”荣誉称号。个人也先后获得“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德州市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德州市青年科技奖”等多个荣誉称号,其个人事迹多次被省市县多家媒体报道。为了服务好全县每一个养殖户,韩开顺开创了120式的服务模式,带头下村入户,进鸡舍,入猪圈,而且全年没有节假日,手机24小时开机,实行24小时×7天的工作模式,随时为全县养殖户提供免费技术咨询服务。他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和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每年为全乡镇以及全县养殖场(户)成功的处理疫情300余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推广的新技术为养殖场户创收3000余万元。他下基层,到村庄,入畜禽舍多种形式给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培训,年培训次数达60余场次,有效的解决了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县电视台搞科普讲座多次,还曾下驻村庄5个月,同当地养殖户同吃住,以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水平,被养殖户亲切的誉为“知心好兽医”。
魏新梅,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及防病减灾等应急处置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本人作为一名战“役”者,深入我市第1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第1例确诊病例、第1例重症病例等所在的医院、社区和农村等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密切接触者、以及指导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等工作。大年三十在新冠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度过,下午四点才吃上中午饭,正月初三凌晨11点又披上战袍到达疫情复杂的农村,疫情处置直到清晨4点多才休息,第二天又投入战斗,夜以继日,做到了24时待命随时出征,自春节前疫情开始直至德州市疫情“清零”每天连续熬夜,身体严重透支,心慌气闷时,她喝上随身携带药物又继续工作。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和复学的工作中,她给予交通、民政、教育、司法等各系统各行业修改8份预案、现场指导3次、培训10场次600余人,参加新闻发布会、电视采访5次,录制全市“开学第一课”视频,有力地宣传了防控知识,稳定了群众的恐慌情绪。在大量而繁杂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督促反馈各县市区随时产生的问题,为疫情防控组和检验检测组信息搭建联系纽带,科学、有序、规范地开展防控工作,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郭庆萍 通讯员|田国松
编辑|李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