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天下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沈琳:用心守护生命律动


8月29日下午5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沈琳刚刚完成一场“世界心脏日”患者教育活动。返回办公室途中,她和一位患者家属边走边聊,语气温柔但坚定:“心脏康复中,改变生活方式甚至比治疗本身更重要,烟一定得让他戒了,运动也要跟上。 ”“做医生的要真正帮到病人”——一句朴实无华的话,是沈琳的工作信条。 20多年时光里,她扎根老年医学,精研心脏康复,满腔热情救治每一位患者;她既做前行者,又当铺路人,牵头制定标准,填补了国内外针对老年人的体外反搏共识的空白。


全国两会期间,沈琳在北京执行医疗保障任务

这一天,沈琳和记者聊起从医心路历程,也分享了自己的“大医情怀”。

投身老年医学,应对“银发浪潮”

在齐鲁医院,沈琳的头衔主要有3个——心脏康复中心主任、老年心血管科病区主任以及体外反搏中心主任,头衔中的关键词“框定”了她专攻的领域——老年心脏康复。


沈琳在查房

2002年,沈琳考取山东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时,报了老年医学专业心血管病方向;待到读博时,再度选择老年医学专业。

20多岁的年轻人,缘何中意老年医学?“我曾在一家企业下属医院工作,常有退休职工来拿药,老人取药数量都很多,效果却不好,导致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当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医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老年人? ”她解释道。

从业多年,沈琳见证了老年医学的发展,但对其现状依然难言满意,“设置老年科的医院还是少,患者对这一学科也不了解,仍会经常见到老人们在各门诊之间奔忙,取回大把大把治疗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消化疾病的药,很多药的疗效是重复的。 ”“如果他们来老年科,我们会给出综合诊断,治疗方案比分别去看不同科室的门诊要对症,也更简单。老年科医生有责任解决多重用药问题,积极推进安全无创的老年康复治疗。 ”沈琳语气坚定。当天的患教活动上,患者杨先生分享了自己的就医体会:“以前每天要吃30多片药,根据沈主任的方案,减到每天8片,疗效反而提升了,生活质量更好了,经济负担也更小了。 ”

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对此,沈琳强烈赞成,并呼吁各医院提高认识水平、提升建设速度、加大投入力度,以更专业的老年医学去应对来势汹涌的“银发浪潮”。

做好铺路人,填补行业空白

在齐鲁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体外反搏康复室内起伏的节奏相互交织着,充满了规律的机械声响。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的心血管辅助循环技术,主要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有增加心脏供血、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等效用。体外反搏装置是首个通过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的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在美国和欧洲的指南上也推荐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治疗。

在齐鲁医院,体外反搏已开展3年有余,并被沈琳团队赋予新的生命力。


患者家人为沈琳团队送锦旗

运动是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之一,但高龄老人活动受限,沈琳申请引进了4台体外反搏装置,和适合老年人的有氧训练装置,把体外反搏和有氧运动有机融合,制定出老年特色运动处方。

很多年轻患者也受益于这项技术。前段时间,一位15岁的泰安小伙子来就诊,他因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而突发失明,他的父母打听到沈琳在体外反搏应用于眼科方面有独到见解后,带儿子来就医。这种病的治疗黄金期是发病后6小时,就医时已经错过。但经过体外反搏治疗,小伙子的视力和视野都得到不错的恢复。

这称得上奇迹!但在沈琳看来,视力恢复只是治标,先弄清一个年轻人为何会患上动脉栓塞,才有办法治本。“许多栓塞都与先天性心脏病有关,加上疫情期间,孩子坐在电脑前时间长,活动量大大减少,更容易导致栓塞。 ”她根据经验诊断。

活动量不足的推测从孩子父母口中被印证,先天性心脏病则在随后的检查中得到证实——他患有卵圆孔未闭。揪到病根,沈琳立刻安排了手术,挽救了这个孩子的未来。

2019年,沈琳牵头撰写的《老年人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发表,填补了国内外针对老年人的体外反搏共识的空白。这份《共识》最大的贡献在于拓展了体外反搏的应用范围,可用于糖尿病控制及糖尿病并发症治疗,还能治疗神经系统的缺血性病变、突发性耳聋、缺血性眼科疾病乃至睡眠问题等。

沈琳是老年医学和心脏康复道路上的前行者,也是铺路人。她总是尽力将路铺的更平坦,让病人行经后可以走得更久些,让后人的继续探索可以更容易些。

作为省内多个老年医学和心脏康复领域学会的主委和副主委,沈琳牵头在多场国家级学术会议上举办专题论坛,主办了一系列省级学术大会,积极推动全省心脏康复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作为国家卫健委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心脏康复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山东项目负责人,她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认证工作,已经带动省内20家医院进行心脏康复中心建设。

家乡的医院也受益于沈琳团队的工作成果。她和夏津县人民医院建立联系,帮助后者建设心脏康复中心。她曾到德州市人民医院调研,为其心脏康复中心的发展倍感欣慰。她说:“希望老家的医院能在老年医学与心脏康复领域继续加大投入,重视人才培养,重视观念培育,造福更多乡亲。 ”“目前我们在体外反搏技术方面拿到了两个立项,分别为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立项和齐鲁医院新技术发展基金立项,我们期待更多人参与体外反搏应用研究。 ”沈琳说。

付出更多时间,只为真正帮助患者

沈琳最常出现在3个地方——门诊室、病房和讲台。讲台,有的在山东大学医学院的教室里,但更多的是在大小会议、讲座以及患者教育活动现场。疫情期间,她的讲台还“搬”到了网上。“心脏康复治疗首先是生活方式的改善,国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总结了心脏康复治疗的五大处方,包括运动、营养、心理、戒烟和药物,药物只占五分之一。 ”沈琳如是说,“但许多患者和家属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只有吃药才能治病,所以科学的宣传教育很关键。 ”


沈琳在学术会议上发言

沈琳口中的宣教不是干巴巴照本宣科,更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她不会说“饮食要荤素合理搭配”,而是说“每吃4口菜再吃一口肉”;不会说“每天只能吃6克盐,而是每天一啤酒瓶盖的盐抹平了”。更多时候,她会拉着患者的手,像“七大姑八大姨”一样唠唠家常。

沈琳常常告诫年轻大夫,一定要肯花时间在患者身上,看病时问问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病情提供更准确的解法,“不能开药了事,要真正地帮到患者,毕竟吃药很简单,但他们的人生还很长。 ”

坚守大医情怀,路途虽远必至

沈琳的办公室在12楼,抬眼望去,泉城路和恒隆广场的霓虹触手可及。然而,这片繁华从未与她有过交集。自从当了医生,沈琳甚至连家里的电视都没打开过。有一次,她想看一档医学节目,摆弄半天屏幕还是黑的,只得求助女儿。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为齐鲁医院心康中心授牌

正读高三的女儿感动于母亲每天都陪她到很晚,自己都睡了,母亲依然在台灯下工作。但这位“医二代”却没有考医学院的想法,理由是“做医生没有自己的时间”。

沈琳的日程表填得密密麻麻,最常规的值门诊、查房之外,搞学科建设及科研也是重头戏,还要主持参与行业协会的各项活动及公益项目,为山东大学医学院学生授课。此外,作为25年党龄的老党员,沈琳以始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圆满完成包括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在内的多项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

采访时正是国庆假期前夕,沈琳已经为即将到来的假期安排好任务——和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学组的同仁一起,制定《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项工作也是开创性的,所以每一个词句都要斟酌。

沈琳本有机会选择更安逸的生活。 20多年前工作的那家企业下属医院,患者少,工作量小,待遇也相当不错,但她毅然选择深造。

这或许源于自身不服输的性格。今天的沈琳是全省老年医学与心脏康复领域的扛鼎者,旁人很难想象,她的第一学历是专科。高三那年,因罹患病毒性心肌炎而休学一个半月,最终导致了高考滑铁卢。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读书的3年,她踏实学习之余,心中的梦想火焰从未熄灭——这团火焰后来被她描述为“大医情怀”。

刚读研时,沈琳给导师——时任齐鲁医院副院长高海青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大医情怀,并许下宏愿:有一天,会让导师因自己而自豪。如今,导师拿着封面印着她照片的杂志,时不时向别人介绍“这是我的学生”——她完成了当年对导师的承诺。

近些年,胡大一教授一直关注并支持齐鲁医院在老年心脏康复领域做的工作,对沈琳团队的贡献赞叹不已。就在本次采访前两周,胡大一教授到齐鲁医院心脏康复中心考察指导时欣然题词——“献身预防康复事业,功在当代利泽千秋”,鼓励他们为我国老年心脏康复顶层设计和推进老年心康事业继续贡献力量。“前辈们的肯定是莫大的鼓舞。 ”沈琳面露兴奋,“我会牢记胡大一教授和导师的嘱托,初心不改、情怀不忘,更坚定地走在心脏康复和老年医学交汇的这条路上。 ”

个人简介

沈琳,1973年生,夏津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老年心血管科病区主任、体外反搏中心主任。兼任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体外反搏专委会主任委员、省卫生保健协会老年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省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带领团队成立山东省首个三甲医院体外反搏中心,成立全省首个通过国家级学会资质认证的心脏康复中心。作为第一执笔人和通讯作者牵头制定 《老年人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晓航 通讯员|邓美平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