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无法外出打工,现在好了,村里给安排了公益岗,让我一边照顾生病的家人一边在自家门口靠劳动赚钱,太知足了。”10月27日,陵城区糜镇张成吾村的李寿国走上村级护理员的新岗位,说起这份工作,李寿国露出满意的笑容。
李寿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的妻子2016年患尿毒症,去年不幸病逝,今年31岁的儿子被鉴定为精神二级残疾,还有一个7岁的孙女需要抚养,因两位亲人需要长期照顾,无法外出打工。糜镇党委政府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给他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李寿国经过专业的培训后成为一名村级护理员,负责照顾本村瘫痪在床的冷相珍老人,每天早晚帮助她打扫卫生,做一些家务活,他干得很用心,家里被打扫的井井有条,冷相珍的子女对他赞不绝口。护理员的工作让李寿国每月增加372元的收入,在照顾冷相珍之余,他还到本村的扶贫大棚去打工,给大棚中的作物打药、除草,每天又可以增加60元的额外收入。
在陵城区像李寿国一样贫困群众自主就业的还有很多。义渡口镇毛李村李广亮的妻子是肢体一级残疾、精神残疾,李广亮要照顾妻子不能外出务工,因此给他安排了护路员公益岗,每个月有200元的工资,不仅能增收还能就近照顾妻子。边临镇乔庄村的库明美,在丈夫和儿子都因病去世后自己独居,乡镇党委在了解情况后给她提供保洁员公益岗,每个月可获得500元的工资收入……
为解决贫困家庭增收问题,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陵城区积极探索公益扶贫新模式,对全区贫困人口进行详细摸底,按年龄、劳动能力、重大疾病、就业意愿等情况进行详细分类,根据每个贫困户、每个人的情况在全市率先创新开发了治安巡逻员、物业协管员、环保督查员、交通疏导员四类公益性岗位,贫困群众根据自己的就业意愿和实际情况走上专岗、顺利就业,人均月增收200元。
“像李寿国这样的贫困户在我区并不在少数,因为身体或者家庭等原因,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让这部分人脱贫增收,就是扶贫公益岗的出发点。”陵城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到。在公益性岗位人员选聘工作中,该区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村民会议、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向贫困户宣传政策、推介公益岗位。贫困户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提出申请,各乡镇(街区)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积极匹配相应岗位确定上岗人员,做到因事定岗、以岗定人、按需定员。同时,为保证扶贫专岗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岗人员上岗前均进行集中培训,并建立完善菜单式、面对面精准培训机制。在助教、助医、助学、助老等方面,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全面提升上岗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扶贫公益岗动态管理制度,制定各岗位具体职责、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奖惩办法,加强在岗人员日常管理,确保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挥作用,实现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目前,该区安排在村级保洁、公路护路、护理等等公益性扶贫专岗260个,吸纳了234名贫困人员就业,每人年均增收3000余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赵霞
编辑|王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