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 德州: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合作、平台、金融、服务、人才、政策”六位一体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广搭平台对接优质创新资源,完善要素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借助良好发展环境,全市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156家,较2015年增长65.8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2家,较2015年增长200.88%;2020年前9个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06%,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打通对接合作通道
高端技术引领发展新动能

“现在部分车间主体已完工,预计2021年底全部建成。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及轨道交通等领域。”1月5日,在齐河经济开发区山东省碳纤维创新产业基地——热塑性碳纤维预浸织物产业项目建设现场,山东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朱波介绍。项目依托山东大学团队技术优势,将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产品技术进行转移转化,产品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高阻燃性等特点,被列入省新旧动能项目库。

为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自2016年起,我市连续4年举办中国·德州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累计组织80余场次专场活动,邀请936家机构先后与我市4400余家企业对接合作。借助大会平台,征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2121项,签约科技项目1109项,转化747项,1572家企业与600余家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

在成功破解“科技成果从哪里来”这一问题的同时,我市深挖企业技术需求,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全过程服务,解决“科技成果到哪里去”“科技成果如何落地”等问题。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市科技系统每年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需求端发力,筛选出适合产业发展、符合企业需求的项目和成果进行精准转化。项目确定后,围绕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环节提供全过程服务,切实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车间的全通道。不仅如此,我市对引进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照实际交易额的10%给予企业资助。同时,设立德州市科技合作奖,对与大院大所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奖励。

广搭平台、政策助力。“十三五”期间,1324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高端技术、前沿成果的植入,迅速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集聚资源破解“卡脖子”难题

上月30日一早,德州市科技局平台项目科科长潘金霞便赶到乐陵市泰山体育集团。“省科技厅第三批拟建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名单公布了,咱们申报的省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入围,这是德州市首家省级‘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有什么问题我们随时帮助解决。”见到企业负责人,潘金霞便迫不及待地说出这一喜讯。

省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将借助省政府政策及资金扶持优势,围绕传统体育用品更新换代、居家健身器材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研究,攻克一批行业性“卡脖子”技术,构建涵盖体育产业新材料、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是重要的科技基础设施,是培育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夯牢筑实创新平台,将德州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市科技局副局长耿欣说。

希森马铃薯集团希森马铃薯集团组培车间组培车间。记者周坤摄

针对发展实际,去年9月,我市制定《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形成“1+10+N”的创新体系,即: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创建1个以上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聚焦半导体材料等产业细分领域,培育10个以上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力争每个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在产业细分领域带动实现一个百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同时带动各县市区建设N个不同主体、不同模式、不同路径、不同方向的创新创业共同体。

为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我市支持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对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奖励。同时,建设中关村智造大街公共服务中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和中关村前沿技术项目库,先后储备项目5727项,开展精准对接活动59场次,促进成果转移转化。

借助扶持政策,有研半导体“先进制程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产业化技术攻关”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体育用品技术创新中心、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省技术创新中心。去年10月,希森马铃薯集团自主研发的“高产多用途希森系列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项目获评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金融链助推创新链
科金融合激活创新基因

“自新产品下线后,订单明显增加、利润节节攀升,企业有了市场话语权,再也不为销路和回款发愁了。”1月4日,山东晨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秀燕表示,这些归功于我市科技金融扶持政策。

晨旭新材料位于禹城市高新区,主要生产无阻燃剂和阻燃电子灌封胶两大系列产品。去年3月,企业计划上马磷酸酯系列阻燃剂项目,但资金成为难题。了解这一情况后,市科技局等单位对接中国银行德州分行,为企业办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000万元,让新项目成功落地。

金融是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一环。去年3月27日,我市召开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视频会议,市科技局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22家银行机构签订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业务合作协议。银行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发生风险时,省、市两级风险补偿资金分别按贷款损失的35%给予补偿。协议签订后,市科技局及时梳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征集融资需求,并集中反馈给各银行,由各银行“按图索骥”开展业务,当年476家企业分批推介给合作银行。为确保政策落实,我市建立季报送工作机制,每个季度末,对合作银行本季度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情况进行统计并及时进行工作通报。截至目前,全市共15家合作银行为9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49笔,列入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备案金额5.58亿元。

为给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我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对贷款购买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和高端智能设备给予贴息,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设备的融资租赁费用给予补贴。同时,充分发挥政府“黄金信用”的作用,设立2000万元的科技担保补偿资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引导撬动银行资金、社会资金向实体企业倾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志宁 通讯员|芦娜 贾鹏 李烨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