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大会发言 |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德胜:擦亮大运河文化带的“德州名片”

大运河是德州的母亲河,是德州城市文化的地标和文脉之魂,一代代德州人对大运河情有独钟。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此后,各地竞相出台措施,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目前,我市大运河保护开发利用初见成效,但也要看到,在沿线8省35市中处于前有标兵,后无追兵的局面。主要问题表现为: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保护利用的现实意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体制机制不健全,规划缺乏顶层设计,项目零散、层次低;专项经费投入不足,遗产保护系统性差,德州运河文化体系表述不清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大运河文化带德州段保护开发利用雷声大、雨点小,重形式、轻结果。为此,建议:

一、健全组织,完善体制。加快“组办企院”链式保障推进体系建设。“组”为大运河文化保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相关市直部门和有关县市区负责同志组成;“办”为大运河文化保护发展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工作中的各项问题;“企”为大运河文旅集团,负责项目落实;“院”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重点突出运河文献整理与研究,运河与德州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特色。形成小组管统筹、部门抓管理、企业搞建设、社会做研究的高效组织体系。

二、打破壁垒,多规合一。结合德州实际,把卫运河、南运河、漳卫新河(含岔河、减河)所覆盖的全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统一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的衔接,确保顶层设计不撞车,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项目带动,市场引领。目前,国家、省里正在组织申报2021年大运河文化保护利用项目,建议统筹项目,创新融资模式,抓住国家扩大发行政府债券的有利时机,积极申请政府债券和专项资金;设立德州市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带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尽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共建机制。

四、深入挖掘,梳理文脉。尽快开展大运河文献档案资料普查、登录工作,进一步摸清文化遗迹、遗物底数,保护遗产本体及其环境。重点抢救挖掘104个沿运河村落的文化资源,集中力量编辑、出版《德州运河文化》系列丛书,立足大格局挖掘大运河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构建大运河叙事的德州表达。

五、多方联动,力促通航。德州段卫运河和南运河均属于省际边界河道,目前上游的聊城、下游的沧州均做到了旅游通航,建议多渠道争取,跨省联动,形成合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11月,河北岳城水库水位低于死水位两米有余,运河通航,引入客水成为必然选择。建议分三步走:近期目标,紧盯南水北调东线二期规划,推荐过运河的路线方案。中期目标,利用位山渠线、潘庄渠线引黄为主,利用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大屯水库引江为辅,实现旅游通航。远景目标,在做好漳卫河系生态补水保障的前提下,协调包括岳城水库在内的河系水量,满足通航要求,让古老运河重现辉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