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音频故事 讲述英雄历史(18)| 追忆曾涤同志


追忆曾涤同志


时间过得竟是这样的快,曾涤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但我总觉得他还活着,那微蹙的双眉,笔立刚劲的短发,讲起话来生气勃勃的面孔,宛若就在眼前。

我和曾涤同志一起生活、战斗了四十多年。他是湖南浏阳人。十四、五岁就参加革命,当过儿童团长、赤色少年先锋队队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红小鬼”。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红军。曾涤同志无限热爱党,热爱毛泽东同志,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湘赣根据地时,红军一方面打仗,一方面做群众工作。他率领游击队,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扩大根据地。那时部队上知识分子很少,曾涤同志算是我们的“秀才”。他除了协助军事指挥员指挥战斗外,还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发表演讲,亲自动手写布告,写标语。即使在革命遭受挫折的情况下,他对党的事业也充满必胜的信念。

1944年秋,毛泽东在延安与359旅南下支队团以上干部合影,(左一)为曾涤

部队从战争状态转入和平环境后,在王震同志领导下,发扬南泥湾的光荣传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军区机关也参加了开发乌鲁木齐六道湾煤矿和修建红雁池水库的工程。曾涤同志和干部战士们一起住窝棚,啃干粮,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拉石头。在工作上,他依然保持着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革命热情和拼命精神。一九四九年部队进疆时,他担任第一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当时因为地方政权不健全,他还兼管着许多地方工作,工作量是很大的。他经常是夜以继日的工作。由于战争年代长期的戎马劳累,他落下一个腰痛病,有时一口气工作四、五个小时,就站不起身来。后来,又患了肺病,经常吐血。有一次,一个苏联医生给他检查身体,检查完后,大吃一惊,说:“你的体质已经衰弱到了危险的程度,要是在我们国家,至少得休息一年。”曾涤同志哈哈大笑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可没那么娇气!”他若无其事地照常坚持工作。

一九五一年八月,他带领军区减租工作团,赴伊犁地区开展减租反霸工作。他的足迹遍布伊犁河谷的农村、草原和山岭。他和贫苦的哈萨克老牧民一起在破毡房里过夜,在篝火边谈心。和维吾尔族贫雇农一起收割庄稼,并向他们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在工作团全体同志的努力下,伊犁地区各族劳动群众广泛发动起来,像伊犁河的滚滚浪涛一样,猛烈地冲击着封建制度的堤垒,进一步健全和巩固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

一九五六年,曾涤同志由新疆军区副政委调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分管工交工作。他和过去战争年代一样,头一天谈了话,第二天就脱下军装上班去了。曾涤同志一贯是十分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每当他接受一项新的任务后,便立即全身心地投入新的工作,竟至达到如痴如迷的境界。这时,在他的办公桌上,五光十色的矿石标本和成堆的技术资料,代替了过去的战备动员指示和军事训练报告。他又沉浸在一场新的战斗中了。他除了案牍辛劳,一有空就深入厂矿企业,找工人和基层干部、技术人员谈话、开会,进行调查研究,整天忙得不见影子。不久,他便由一位驰骋疆场大半生的军队指挥员,变成了一位熟悉经济建设的专家。每当作报告或同老战友谈话时,一谈起经济建设情况,他就像过去在部队上谈某次战斗或某次整训情况一样,既不用讲稿,又不需准备,开口如流,侃侃而谈,如数家珍。有一次,他向我谈起新疆建设的远景规划,眉飞色舞地说:“照这样干下去,要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什么都会造,什么都会有了!有人想掐死我们,到那个时候叫他们看看,中国人民是有志气、有本事的!

 (故事整合自《写在天山上的碑文》,作者熊晃)

来源: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

通讯员|杨扬 编辑|石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