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差、居民矛盾多、治理能力弱、联系沟通少……每一项都是在社区治理中令人挠头的难题,在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办的城市社区,却得到有效解决。他们是怎样做的?
渤海路街道针对新建小区、成熟社区、老旧小区、安置小区等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难题,开展探索实践,形成一批有针对性、可复制的治理经验和治理模式。通过典型引路,推广社区“1521”“123”工作法,实现治理单元由社区向小区、小组拓展,写下一串串居民生活的幸福密码。
“1521”社区工作法,即围绕党建引领为中心,精心打造红色业委会、专职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协助、社区志愿服务公益、共驻共建5支队伍,借助网格化议事调解和“互联网+社区”智慧管理两大平台,最终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23”工作法,即“党建引领”为中心,“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会”共商、共治、共建,形成和谐社区氛围。
社区定期组织党建引领下的党员进行培训,鼓励红色业委会勇于担当,履职尽责,定期向社区反映居民诉求,进一步畅通社区信息渠道。
党员带头在一线,与专职社会工作者每天下沉到小区,走访辖区内居民,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志愿服务公益队活跃在辖区内各个地点,积极开展志愿活动,举办家庭教育、环境保护等讲座;以庆祝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送文化去社区、“庆三八”文艺演出活动、新时代文明政策宣讲、安全生产、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共驻共建单位全力提供资源、物资、人员帮助,为社区共建出一份力。
去年疫情期间,社区各个卡口、点位都能看到红色业委会的身影,登记、核查、测温、消毒,保护着辖区居民的安全;志愿者们手拿喇叭,奔走在大街小巷,提醒居民防疫安全;社会组织人员每天中午接替社区工作人员守好门岗,为他们争取休息时间;共驻共建单位全方位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做好后勤保障,捐赠众多防控及生活物资。
这几年,渤海路街道辖区的社区居民,纷纷表示生活正在悄然改变:社区安全和环境卫生有人管了;臭水沟清理了、路灯亮了,花坛里的绿植多了,老百姓提的建议一一得到落实。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亚唯
编辑|高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