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作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助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第一改革工程”和新型工业强市目标,服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德州市公安局充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经反复研究探讨、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印发了《德州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企十八条措施》。
《十八条措施》的制定出台是全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察教育整顿,努力践行“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理念,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巡察工作即巡即改要求的具体措施。通过贯彻落实《十八条措施》,主要是在全市公安机关树立“一个理念”,深化“三个认识”,落实“四项工作”。
“一个理念”就是积极倡导和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深化“三个观念”就是使全体民警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事关全市发展稳定大局和“第一改革工程”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关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形象的认识,全面融入思想、习惯和各项公安工作中。
“四项工作”就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公安服务事项下放办、快速办、优化办和“全天候”自助办;严防严打涉企违法犯罪,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切实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保护企业及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完善“三项机制”,强化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保障力度,为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工作遵循。
德州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企十八条措施
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作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助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第一改革工程”和新型工业强市目标,服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特制定德州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企十八条措施,内容共分四部分。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公安服务事项下放办、快速办、优化办和“全天候”自助办
1、5项公安服务事项权限下放至县级公安机关,实行市县同权办理。
(1)特型车辆临时号牌业务。
(2)金融机构营业场所、金库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方案审批及工程验收。
(3)保安培训机构设立许可。
(4)保安服务公司设立许可。
(5)保安员证核发。
2、深入推进“无人警局”7×24小时自助服务。每个县(市、区)规划建设3-5处无人警局,汇集户籍、出入境、交警、车驾管等警种业务,提供身份信息读取、申请信息采集、业务查询、材料自主打印、缴费、证件照自助拍摄等服务,努力实现24小时“不打烊”办理公安业务,推动公安服务向基层和社区延伸,实现更多公安服务事项“就近办、自助办”(每处所在地点及相关功能建成后及时向社会公布)。
3、实行交通事故处理“四快”工作机制。实行轻微交通事故远程快处、轻微事故纠纷远程快调、交通事故赔偿数额快查、警保联动事故损失快赔四项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事故处理工作效率,节约企业、群众办事时间。
4、优化占道施工审批流程及监管措施。实现与行政审批、城市管理等部门“一窗受理”“并联审批”。资料齐全的一般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涉及多个单位或情况复杂的,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同时,强化施工现场监管,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防护措施和施工工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
5、优化车辆通行证办理流程。实行企业路线定制化。在“德州公安”“德州交警”微信公众号为中心城区内有运输需求的企业规划专有路线,申请人在微信公众号可直接选择目的地企业,系统自动生成路线,实现运输车辆与企业之间点对点快捷通行。实行窗口服务预约化。对于危险化学品车辆等必须到窗口办理车辆通行证业务的,申请人工作日期间无法办理的,可预约节假日办理。
6、优化出入境管理服务。通过移动受理终端,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及患有严重疾病的特殊群体提供护照、往来港澳台通行证及签注上门办理服务。对于持人才类签证入境的外籍人员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签证证件办理工作时限由3个工作日缩短为立等可取。在德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出入境接待大厅申请的港澳台再次签注和外国人签证证件,办理完毕后,为申请人提供免费邮寄服务。
7、优化公安派出所户籍管理服务。全市公安派出所户籍窗口全面开通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为群众在非工作日、节假日提供办事便利。对行动不便、病残群体提供上门办理服务。对申领居住证数量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公安派出所上门采集信息、集中受理制作。对人才引进落户,开辟服务绿色通道,经申请人同意,可以代办户籍业务。
二、严防严打涉企违法犯罪,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8、加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防范打击力度。健全完善知识产权联络保护机制,指导对我市高新科技企业和著名、驰名、知名商标等企业增强品牌保护意识,落实品牌保护措施,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
9、加大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力度。开通全国统一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96110,7×24小时开展对群众的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工作,接受群众有关电信网络诈骗方面的咨询。针对损害群众利益、涉及企业的多发性电信诈骗类型,分类施策、实施精准宣传防范,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提高全社会识骗防骗意识。
10、加大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宣传防范力度。公布举报电话(17605349910),接受涉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线索举报;积极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定期通报涉食药环领域典型性预警性警情信息,增强企业、群众用法律武器保障合法权益的意识。
11、加大危害企业经营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综合采取各种措施,严厉打击涉黑涉恶、干扰经营、强制交易、合同诈骗、职务侵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企违法犯罪行为,对涉企重大犯罪案件实行市局挂牌督办、快侦快破。
12、加大网络安全服务保障措施。通过0534-2292105网络安全咨询热线电话,常态化提供专业化网络安全答疑解惑;依托德州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卫平台,免费为企业网站、业务系统提供网络安全漏洞检测服务,严防网络安全事故。深入开展“净网”行动,进一步加强网络执法巡查,压力打击黑客攻击侵入企业信息系统、侵犯商业秘密和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切实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保护企业及群众合法权益
13、实行宽严相济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德州市《关心关爱企业家二十条措施》,建立涉企执法报告制度,对涉企案件实行集体议案,严格立案审查,准确适用法律,精准把握定性,强化风险评估,慎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影响,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积极探索对涉及公安管理的部分轻微行政违法行为,经批评教育及时纠正或主动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14、切实加大破案追赃挽损力度。对破获的涉企案件,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在查清违法犯罪事实基础上,全力追回涉案财物,全面核清涉案财物权属关系,正确区分合法财产与违法犯罪所得,对不损害其他关系人利益、不影响诉讼进行、依法可以提前返还的,将涉案财物于10日内返还受害企业。对于盗抢骗、电信网络诈骗等涉及民生案件,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在破获案件的同时要全力追回损失财产,并在追回损失财产1个月内返还受害群众。
15、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宾馆、旅店,保安行业,爆破作业单位及相关单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领域开展部门联合抽查,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匹配执法检查人员,强化抽查检查结果公示,实现一次进门完成全面检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市场经营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四、建立完善“三项机制”,强化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保障力度
16、健全完善重点企业周边及内部治安秩序维护机制。以“警种联动”“警保联控”“警民联防”“三联”机制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服务全市“541”产业体系,建立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一警一企、一项目一清单”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力度,建立企业警务室或警务工作站,强化对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的指导。
17、健全完善警企联系走访机制。以“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为载体,实行分级负责和包片管理,对辖区企业主动开展上门“送法律、送安全、送服务”活动,及时发布涉企治安安全风险预警,开展法制讲堂和安全防范培训,指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联合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妥善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深入征求涉及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并及时改进提升,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措施。
18、健全完善涉及营商环境举报投诉受理机制。通过12389专项举报电话、9600110民生警务服务电话等渠道,接受社会各界对全市公安机关民警辅警服务意识不牢、服务流程不优、服务质效不高和侵害企业、群众利益等问题的举报投诉,对收到的举报投诉快速核查回复。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德州公安
编辑|高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