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德州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并公布10个典型案例。
据了解,我市两级法院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去年,我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70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84件(含旧存案件)。
审判工作呈现新特点,审理周期明显缩短。我市两级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平均审理天数68天,市法院由速裁团队承办的86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9天。调撤率持续高升,去年共调撤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50件,调撤率高达78%。赔偿力度逐步加大,去年因知识产权侵权判决赔偿的案件,涉及销售商的平均判赔额为35442元,涉及生产商的平均判赔额为139667元,与2019年相比均有大幅提高。
创新审判工作措施,加强调解力度。2020年下半年诉前成功调解39件,3件案件直接达成和解协议并自动履行完毕。适用简易程序,对诉讼标的额较小且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著作权、商标权纠纷案件,在德城区法院探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做到简案快审,提高审判效率。探索要素式裁判,通过适用审判要素表,引导当事人庭前固定诉辩意见,简化庭审流程,提高庭审效率。建设智慧法院,积极运用网络庭审、讯飞语音识别系统、类案检索、全流程网上办案等智慧法院建设和电子信息化建设成果。
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破解“举证难”,解决“赔偿低”,支持“惩罚性”赔偿,加强刑事保护。深化司法公开,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积极推进公开审判,广泛邀请社会公众旁听庭审,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契机,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活动。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强化跨区域交流协作,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签署《德州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案件衔接办法(试行)》等文件,积极引导行政执法机关调查取证、证据审查、侵权判定、责任承担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相一致,完善审判工作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特色专业审判模式。
优化知识产权审判布局,扩大德城区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管辖范围,由德城区法院跨区域管辖德州辖区范围内诉讼标的额在50万元以下不具有涉外因素的商标权、著作权、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等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推进“三合一”审判模式改革,市法院民三庭归口审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诉源治理,推进诉前调解、诉调对接,促进多元化解纠纷。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法院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诉调对接工作室”。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董建新 通讯员|张群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