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德州市“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第三场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柴文刚介绍相关情况。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的部署要求,靠前谋划,积极行动,通过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了执法检查方式创新,助力了我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一是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组织召开了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在抽查事项、检查对象抽取、执法人员匹配、抽查实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流程,规范推进随机抽查工作。二是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了信用风险分类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有机融合。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对风险程度低的企业大幅度降低抽查比例,减少抽查频次;对风险程度一般的轻微失信企业,一年抽查一次;对信用风险高的企业,加大抽查检查力度和频次,抽查比例不设上限。三是创新行政执法检查方式。把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日常监管工作中,实现同一事项检查信息共享。在系统内“双随机、一公开”的基础上,牵头实施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筹制定抽查计划,部门联合检查事项提升至20项以上。规范涉企执法部门执法行为,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检查。落实信用修复制度,对符合信用修复情形的市场主体,审核时间控制在10个工作日以内,信用修复后联合惩戒措施同步取消。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动态评定,实施靶向精准监管,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一是打破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汇集大数据,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开放。二是积极联合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汇集各部门多元、分散、碎片式信息,形成大数据信用监管共享平台,夯实信用监管基础。三是以涉企信息归集的数据为基础,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等联动协同,归集各类涉企信息,从企业属性、登记许可、年报公示、合规信息、舆情关联、关联企业、经营能力7个维度,科学制定综合信用评价分级标准,通过对企业经营行为和运行规律的分析,对企业自动赋分。四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手段,对全市12.4万户企业实施动态监管,根据企业不同的得分区间,按风险等级划分为A、B、C、D、E五类,为差异化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五是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制定了“1+N”的部门联合抽查计划,全市共发起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182次,检查企业989户,实现了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常态化,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联合抽查比例,通过“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联合执法,提升了监管效能,优化了我市的营商环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高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