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油路铺到了家门口,再也不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了!”5月10日,陵城区糜镇李官屯村的徐长河指着平坦的“扶贫路”笑着说。二横一竖3条街道、新建成的文化服务中心、村级公园、文体广场、文明墙,把李官屯村装扮得像花园一样美,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市级文明村。
进出有好路、产业有出路、致富有门路……伴随着糜镇“四好(建、管、养、运)农村路”的不断完善建设,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一条条产业振兴路、乡村采摘路、民族团结路、致富民心路,使昔日落后偏僻的乡村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出门水泥路,村口公交车
“我每年种植大蒜,遇见雨天,家门口通乡村公路那一段1公里的土路泥泞难行,蒜送不出去,价格一天一变,真是急死人!”糜镇写字王村菜农王世军感触极深。
写字王村南离着马颊河河岸只有1公里的路程,就是这1公里土路,晴天坑坑洼洼,雨天一路泥,好多三轮车因为路滑坑深抛锚,为了避开这条难走的路,很多村民选择绕行,本来上镇上办事需要十几分钟,可是绕路需要半个多小时,对此村民也很无奈。
2019年,糜镇筹资70万元,对写字王村南这条土路进行了路面硬化,短短两个月昔日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这让写字王村民喜不自禁,在泊油路竣工那天全村老老少少扭起秧歌庆贺。
截至目前,糜镇92个村村村道路全部做到了硬化,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为群众致富提供了保障,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伴随着“四好农村路”的全镇全覆盖,农村客运也实现了村村通,糜镇村民梦寐以求的“出门水泥路,抬腿公交车”已经变成了现实。
“原来去陵城区办事,先要骑上电动车去镇车站上车,遇见雨雪天路滑难走,现在可好了,候车亭建在了村口,出门办事真是太方便了!”大陈村村民陈清华指着陈家站牌兴奋地说。
近年来,糜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稳步推进村村通、户户通民生工程,修建了扶贫路、城镇路、民族路、村村通路、户户通路共200多公里,总投资1200多万元。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纵横交错,像一条条“长龙”静卧在糜镇大地上,畅通了糜镇经济发展“微循环”,糜镇5.8万群众踏着“四好农村路”奔上了致富路。
铺就产业振兴快车道,村民腰包鼓起来
“要致富,靠修路,产业要发展没有交通做保障,一切都是空谈。”糜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高连佳说。
糜镇交通便利,镇域有104国道和323省道穿过,基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糜镇大力发展蔬菜种植,2017年,糜镇流转土地3000余亩,投资5000万元,建设绿通农业产业园,建成高效日光温室棚506个,新型大拱棚160个,主要种植葡萄、西红柿、食用菌、西葫芦等,年产瓜果蔬菜24000吨,销往北京、济南、上海等周边大中城市,正是镇内畅通无阻的公路网让糜镇蔬菜源源不断走向大城市市民的餐桌。
在糜镇绿通智慧农业产业园,每年的五一采摘和国庆乡村一日游办得如火如荼,吸引了德州周边游客前来采摘葡萄、甜瓜、西红柿,今年五一采摘每天接待游客1000余人,当地老百姓的日子也红火起来了。
“今年五一葡萄采摘游客特别多,一天卖出了500多斤,收入1万多元!”葡萄种植户田大嫂兴奋地说。
搭上“四好农村路”铺就的产业振兴快车道,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在糜镇便捷的公路网,宽阔、平坦的公路四通八达,极大地方便了孩子上学、货物流通、群众出行,促进了镇域经济发展。
随着糜镇投资8000万元占地600亩的湿地公园项目的竣工,今年五一期间糜镇陆乡文化公园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00余人,乡村旅游风靡糜镇。
随着产业的发展,不少村民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前在家里无所事事,出去打工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如今好了,步行去绿通智慧农业园蔬菜大棚去打工,一天能挣到70块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接送孩子。”糜镇湾头村民刘秀菊说。
从前,李连明两口子就是伺弄家里的4亩地,因为父母多病,李连明也不敢出去打工,日子过得很拮据。自从糜镇绿通农业智慧园建立以后,李连明承包了一个蔬菜大棚,种植起了西红柿,去年一年挣了7万多,小日子也滋润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糜镇网格化的四好农村路,客商纷至沓来,糜镇绿通智慧农业园的西红柿、黄瓜、豆角成功打入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品牌霞光葡萄、番茄西红柿空运到了上海、深圳大城市的货架上。
“四好农村路串起来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为推动糜镇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老百姓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糜镇党委书记孙长亮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 | 陈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