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从产业项目到民生项目,从单体项目到集群项目,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一系列改革攻坚新成果、新进展、新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德州经开区是德州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主阵地,支撑德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德州经开区围绕“提升开发区首位度、打造德州发展增长极”总体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全力打造智造德州、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充满潜力,改革开放、充满活力的“三大高地”,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显著。
引入新业态新模式
拥抱新动能
2020年德州经开区有沪江智能、英望科技、京鲁数谷、玉华科技等19个项目签约落地;2019年度省级重点“头号”项目有研年产276万片8英寸硅片项目正式通线量产;国家北方应急(医疗)救援综合示范区项目,由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准52亿元专项债券支持,全省体量最大;储备总投资382.2亿元的5G+核心配套产品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53个。今年以来势头不减,形成“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重大项目滚动发展格局。
“这个项目采取‘核心研发+自有工厂+深度ODM工厂’模式,作为智慧产业园龙头企业,爱逸(厦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将沿链引来关联企业40余家,促进研发项目工业化落地转化,这种新业态新模式,对提升主导产业集聚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意义重大。”5月8日,德州经开区7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30.2亿元,德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震秀在仪式上介绍。
区别于以往招引单个企业,此次签约的爱逸公司不是一个单体项目,更是一个数字化的产业组织,产业园将中间供应链整合得更有效率的同时,将加强研发和销售,并逐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5月18日,德州经开区1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9.2亿元。这些集中开工的项目均属于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四新”经济范畴,德州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三期)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携手5个入园项目当日同时开工,主要承接国内外电子信息企业梯度转移,引进有自主研发能力、自有品牌、自主销售的电子信息企业,反映出德州经开区经济结构加速转型、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良好态势。
在招商思路上,德州经开区不断创新,破除传统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坚持“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思路,密切对接全省“十强”产业和全市“541”产业体系,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坚持项目为王,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以项目大突破带动产业大发展。发挥专业招商部门、国有企业、企业家“三支队伍”作用,搭建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京鲁数谷、国家北方应急(医疗)救援综合示范区、应用技术研究院、绿地创新谷“五大载体”,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头部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云招商。今年以来,全区已签约项目9个,开工项目15个。
做优营商环境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去年,一场直面问题与矛盾的体制机制改革“大考”在德州经开区全面展开。改革后,专业招商人员由28人增至39人,内设机构由24个缩减至9个,共剥离201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其中移交市直相关部门76项、社会事务服务中心85项,下沉镇街40项。轻装上阵抓主业,推行“管委会+公司”“管委会+园区”等管理方式,用服务的思维去对接企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立20多年的德州经开区“改”出新风气,焕发了新生机。
营商环境的优化,体现在服务的细节里面。“德州干部的务实和高效让我们很感动,他们放弃五一休假,坐凌晨3点的飞机来深圳洽谈。实地考察后,营商环境也让我们十分认可,高创中心安排专人服务,出具相关承诺书,协调部门启动容缺办理,一天内完成外资企业注册,为开工争取了时间。”刚刚落户的香港元亨有限公司、海鹏辉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骁表示,综合各种因素,更加确定将项目落户在此。
德州经开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他们设立规模5750万元的应急转贷专项资金,与全省首创互助式纾困基金组合发力,完成8家企业4.82亿元过桥转贷业务。颁出全市新业态执照、社区办照、承接省级下放行政事项3张“首证”,见证了开发区速度。从签约到落地开工,专门成立推进工作专班,在手续办理、土地清表、开工建设各方面做到无缝衔接,快速推进。将企业项目从拿地到开工涉及的所有审批环节,压缩成一张流程图和一张进度表,创新实施“双线并行预审承诺制”,推动“拿地即开工”从典型个案走向制度化、流程化。截至目前,已有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中机寰宇、氢璞创能、华海绿筑、万众智能产业园、利尔康医用耗材等50余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有效加快了项目开工建设速度,节约了企业时间、费用成本,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德州经开区强化企业培植,大力实施开发区新型工业化建设三年行动,对规上企业、重点企业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培育,20家企业入选全市“双50强”,数量居全市首位。景津集团、扒鸡集团、德州双汇、德药制药、聚力焊材等一批骨干企业不断膨胀壮大。2020年24家企业完成“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大陆架等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2020年度瞪羚企业,海天机电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华海石油等6家企业被新认定或复审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德州经开区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对接合作,累计实施校企合作项目51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2家,较2015年增长313%。省级以上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3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68家。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达到1.1亿元,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
通讯员|韩立敏 赵庆川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