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装车的这批白茬是运往青岛的,现在订单已经排到2个月以后了。”仲夏时节,万物蓬勃。在宁津县大柳镇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烁帆木器加工厂负责人李宝海正忙着装车发货。李宝海说,每隔两天他就要给客户发一次货品。
在有着“中国实木家具之乡”美誉的宁津县,有4座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近万名像李宝海一样的从业者在这里“淘金”。
宁津不是木材原产地,发展家具产业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宁津人凭借勤劳苦干,创造出一个百亿级的产业集群。虽然体量不小,可多年来粗放式发展,导致这个产业有山无峰,“小散乱污”现象严重。宁津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的建设,正在让这一产业走上一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道路。
产业“神话”
今年44岁的李宝海,出生于大柳镇李胡村。17岁退学后,跟随在村里办家具厂的二叔学习木匠活儿。极具天赋的他,很快就掌握了基本功,拉料、打铆……在那个没有任何自动化机器的年代,做家具全部凭着人工完成。只用了半年的时间,李宝海就已经能独立做成一套成品家具。李宝海回忆,在300户村民的李胡村,几家办家具厂的村民都成为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人。
宁津家具产业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开始是张大庄镇几户村民做木匠活儿,逐步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加入进来,后经政府引导,这一产业逐步由小到大、由弱及强,发展成为全县的富民产业、支柱产业。
2012年,在宁津县城做了9年品牌服装代理的李宝海决定回归家具行业。这次他要自己干,生产车间就是村里自家的院子。他拿出全部积蓄,又向银行贷了10万元,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干好了就接着干,干不好就出去打工。”他当时这样决定。
拿起放下多年的老手艺,李宝海依旧是行家里手,凭着精益求精的韧劲,质量上乘的产品很快打开了市场。李宝海负责生产,妻子李凤枝负责销售,夫唱妇和,生意越来越红火。2013年,李宝海在村里租赁了2亩地,扩大了生产规模。
那个时候,宁津的家具企业已呈遍地开花之势。截止到2016年底,全县共有家具生产企业3078家,从业人员达到4.7万人,形成7个特色乡镇、180余个专业村,成为全省30个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之一。宁津县也先后被授予“中国桌椅之乡”“山东省优质木质家具生产基地”“山东省实木家具示范县”和“山东省实木家具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航拍杜集镇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资料图)
倒逼转型
2017年,李宝海的企业又搬家了,这回不是为了扩大生产,而是企业生产达不到环保标准。李宝海来到宁津县经济开发区租赁厂房,上了最新的除尘环保设备。因为环保标准的提高,厂房租赁需求大,租金也跟着“水涨船高”,这次搬家让李宝海开始考虑转型发展的问题。
像李宝海一样,宁津县的家具行业从业者都走到了一个岔路口,要么把厂子一关了之,要么“自我革命”提档升级。
不为人知的是,宁津虽然戴着“中国实木家具之乡”等桂冠,但家具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工艺生产落后、产品档次低、生产环境脏乱差、环保治理不达标等问题,在新发展理念的倒逼之下,这一行业亟需加快转型升级。
大批的小作坊、小业户被认定为“散乱污”,不转型、不升级势必被洗牌、被淘汰。2017年,宁津县关停了1463个木器加工企业,这一数字接近全县所有木器加工企业的40%,涉及到上万人的就业问题。
怎么办?
为了走出困境,宁津组织党政干部专门到广东广州、江西南康、浙江永康等地考察,发现这些地区都有一条共同的成功经验,就是大力推行园区建设,实现规范发展。众所周知,喷漆污染是家具企业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水帘式喷漆法,不仅严重浪费油漆,还造成水污染。而北京、天津等地企业则采用封闭喷漆活性炭吸附方式处理喷漆有机物挥发,既提高了油漆使用率又不会产生污水。
考察回来后,宁津先后组织各个层面的座谈会40多次,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研讨,一个建设绿动能共享园区、探索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的思路日渐清晰:全县统筹规划建设园区,引进环保达标的高端喷漆系统及流水线,将散布在各村的家具制造小企业、小作坊集中起来进区入园,实现规范化生产,一站式解决安全生产、环保问题。
浴火重生
路子找好了,钱谁来出?共享园区建在哪儿?
宁津协调县财金公司出资7.8亿元,长官镇共享园区则吸引社会化资金3亿元投资建设。土地指标由家具产业聚集乡镇大柳镇、杜集镇、张大庄镇、长官镇协调。
2019年11月,李宝海第一个进入大柳镇绿动能共享园区。
最令李宝海满意的是,车间宽敞明亮面积有2000余平方米,配备有消防喷淋设施、消防通道。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餐椅款式从6款增加到18款,月生产能力达到1万把。产品除了烟台、青岛等省内地区,还销往东北地区等。此外,租金也是吸引李宝海的一个因素,进入园区的第一年租金全免,第二年减半优惠。
在共享园区,有实力的企业可以整体租赁一栋或者一层车间,小微企业可以多家“抱团”共同租赁一层或一栋车间,把原来散落在各村的小微企业集合成“雁阵”。目前,宁津家具行业平均以3个小企业整合成1个大企业的比例入驻园区,已有70家企业入园,4个共享园区一共能容纳150多个企业。
记者来到杜集镇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时,简凡木器加工厂正在赶制一笔来自广东的订单,生产4000张高档宿舍用床。眼看着交货日期要到了,总经理刘志敏找到同在共享园区的宜帮木业,两家合力赶订单。
除了“共享订单”,园区企业还共享经验、共享技术、共享设备,2020年园区成立了杜集镇家具产业协会,企业之间抱团谋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杜集镇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21个生产车间已经全部入驻。行走在香槟色的厂房之间,通道宽敞整洁,大型环保除尘设备随处可见,听不到噪音,更没有粉尘。刘志敏告诉我们,自从来到园区后,招工比以前好招了,很多客户到园区考察后增加了订单,中高端客户逐渐增多。
同在这一共享园区,博德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怀庆已经从事木器加工行业30多年。“原来我们在村里干,规模小、环保压力大,现在进了共享园区,不仅有了大厂房,而且消防、环保这些事都由园区集中处理,企业有更多的精力专心生产。”李怀庆说。
再攀高峰
在大柳镇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二楼,4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整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家具,北欧、轻奢、新中式、美式……不同的隔间布置着不同风格的家具,让人体会到温馨与舒适。这里是旭博家具直通车展厅,公司运营总监闫春明介绍,展厅里设计了卧室、客厅、餐厅、书房等多个场景,中高端产品均有。
之所以叫“直通车”,是因为旭博做到了从工厂“直达”消费者。在展厅里,每天都有“网红”直播卖货,透过手机屏幕,消费者了解到家具材质、风格、价格等信息。此外,闫春明还利用“城市合伙人”精准推介家具,周边城市的装修公司从业人员构成了“城市合伙人”的主体。“装修公司最清楚谁家要买家具,通过他们推广介绍成交率大大提高,成交后‘城市合伙人’还能从中获益。”闫春明说。
旭博家具直通车展厅一角(资料图)
省去品牌公司、总代理、经销商、卖场等中间环节,旭博的家具以“工厂价”博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你看这套沙发,在商场能卖到9万元,在我们这只需要3万元。”闫春明指着一套轻奢风格的沙发座椅,遍数新营销模式的好处。
众所周知,宁津家具产业的最大优势是加工,但如何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条攀援,提高产品附加值,一直是宁津县党委政府思考的问题。据宁津县商务局家具产业办公室科长李庆志介绍,今后各个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将统一打造展厅,让前来参观的客户既能看到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又能见到质量上乘的商品。
在张大庄镇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有一整栋楼都是北京梵几家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企业主要生产家用、商用的高端家具,目标市场为国内一二线城市。企业总经理杨德全介绍,公司计划利用园区企业集中的优势,与园区其他企业合作生产,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基地规模。
当下的宁津,不乏华日、斯可馨等家具龙头企业。“他们的进入对产业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产业逐步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共享园区可以先成为品牌家具企业的生产基地,在与高端企业的合作中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李庆志说。此外,针对工艺生产落后、产品档次低等问题,宁津还将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
当下,德州市正如火如荼开展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在这一行动的强力推动下,澎湃着绿动能的宁津家具产业发展将更为规范,效益将进一步提升。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未来3年,宁津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内半数以上企业将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的嬗变。
●记者手记
走一条经济环保两不误的路子
家具产业是宁津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地的富民产业。但一直以来粗放的发展方式,导致这一产业存在着产能低、产品精度差、产业布局散乱等问题。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宁津家具产业改变势在必行!
2017年,宁津全县清理取缔家具行业“散乱污”企业1463家。壮士断腕背后,是宁津找到了一条既要经济收入又要美好生态的新路子——建设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
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的建设实现了多方共赢。宁津县家具产业传统产能得到有效减控,小微企业得到有效规范,产业集群得到创新发展,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产业规模化、企业规范化、产品价值化、生产绿色化。今年以来,宁津县空气质量考核一直位居全市前列,真正实现了生态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当下,我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谱写乡村全面振兴这篇大文章。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宁津通过建设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让家具这一发端于农村的特色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持久动能。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朱代军 高红岩 王德鹏 通讯员|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