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渤海军区教导旅的原由
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是农二师的前身,创建于1947年2月25日。1948年1月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独立第六旅,1949年2月更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六师。解放战争中,教导旅在彭德怀、王震将军的指挥下,横刀跃马,转战西北解放战场,先后参加了运安、宜瓦、黄龙、西府、澄合、荔北、永丰、陕中、扶眉、陇青等十大战役和数十次战斗,解放了16座城市,歼敌2.78万人,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是西北战场上的一支劲旅,使国民党骄横不可一世的罗烈、孙铁英等辈,一个个成为败军之将,阶下之囚,为大西北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勋。
渤海军区教导旅是在我党即将完成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是党在以自卫战争反对内战的历史背景下组建的。
当时全国形势是这样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复杂严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顽固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向解放区发起了全面进攻,挑起了空前规模的内战。1946年7月20日和9月26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出了《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明确提出了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策略。
蒋介石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发动内战,主要是由于他自恃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当时国民党拥有430余万兵力和3亿以上的人口地区,而且有美帝国主义这个后台老板在军事和财政上的大量援助。而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只有120余万人和100万平方公里的解放区,既缺物力又无外援,一切靠自力更生,无论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远不如国民党,敌我力量悬殊。面对这种形式,中国共产党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并采取了坚定的立场。党和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号召。1946年8月,毛主席和美国记者谈话中,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外强中干的实质,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对增强全国人民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为了彻底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必须加速解放区的土地政策,迅速扩大武装力量,加快彻底打倒蒋介石的步伐。1946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中原突围,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胜利后,于9月中旬返回延安,回到了党中央毛主席身边。虽然南下北返取得了胜利,但部队伤亡惨重。全旅1944年11月1日南下开辟抗日根据地时有5060人,而1946年8月29日在甘肃镇原县屯子镇与策应部队警备第三旅会师时只有1893人,加上以后零星归队的共计2200余人,减员2800余人。因此,部队急需补充兵员,以应付内战所急。根据中央军委扩大部队应付内战的指示和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关于三五九旅在陕北组建新旅的指令。因陕北地广人稀,扩军困难,遂采纳了任弼时同志的“到人烟稠密的山东渤海地区扩军”的建议。王震司令员请示中央军委后,从三五九旅抽调一批干部和晋绥军区的38名干部,共321人组成干部大队,在张仲瀚、曾涤、贺盛桂、熊晃的率领下,于1946年11月从延安出发,路经山西离石到山东渤海地区执行新旅组建任务。
干部大队在出发前,任弼时同志还让张仲瀚带给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的亲笔信,请其大力支持。的确,渤海军区教导旅在组建过程中,始终得到了华东军区领导和陈毅司令员的大力支持,要人给人,要枪给枪,把缴获的大批武器配给新旅。1947年3月,渤海军区教导旅从3个团各抽1个营,由旅长张仲瀚亲赴鲁南淄博背运武器弹药,往返千余里,背回步马枪276支,轻重机枪177挺,还用骡马驮回山炮、战防炮、火箭筒等16门,掷弹筒4具,组建了旅炮兵营。还将华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一个队的百名学员输送给了渤海军区教导旅,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
当时,山东渤海地区的土改运动如火如茶,翻身农民“打老蒋,保家乡”的热情很高,经过县区人民政府和妇救会的深入动员,迅速形成了母送子、妻送郎参军保家乡的热潮。仅两三个月时间,在商河、振华(宁津)、 匡吾(陵县)、临邑等县便征集了参军农民5800多人。为了提高部队素质,县区的一部分干部也调入部队,还在渤海地区中学招收了300余名学生兵,同时华东军区将惠民独立团1191人和孟良崮的解放战士593人划给了新旅,到年底全旅人员达到8800多人。
1947年2月25日,渤海军区教导旅在山东阳信县宣告成立。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后,于当年10月25日从山东庆云出发,向大西北挺进,连战三年,越战越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成为西北解放战场的一支劲旅,敌人闻风丧胆,称我们是他(敌人)的老冤家死对头。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正义之师,有千千万万民众的支持,因此天下无敌。
来源: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