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累计有100405人实现稳定脱贫,7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不稳定户返贫、边缘易致贫户新致贫?我市用改革思维寻找答案,不等不靠靶向发力,健全相关制度、构筑社会大救助体系、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分层分类精准救助,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即时帮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努力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临邑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窗口办理救助事项高效便捷
制度引领 瞄准重点对象
“本来想办理低保,没想到能让两个孙子享受到生活补贴,这下为我们全家减轻了不小压力。”前不久,家住平原县城的闫香玉来到县社会大救助中心申请办理低保,工作人员将信息输入大救助平台后,平台自动研判显示,闫香玉的儿子儿媳都是重度残疾人,她的两个孙子都能享受每月1400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工作人员当即为她办理了相关手续。
为帮助因残因病等导致家庭困难的边缘户走出困境,我市瞄准重点对象、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去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健全农村贫困人口即时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采取日常监测和筛查预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防止返贫致贫大数据监测台账,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重点监测脱贫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省定扶贫标准的边缘户、存在致贫风险的一般农户,按照“即时帮扶人口按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管理”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因人开展精准帮扶。
近期,我市还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的实施细则》,明确了监测范围、监测程序、监测内容和帮扶措施,及时协调行业部门共享帮扶信息,进行筛查预警,扶贫部门把脱贫享受政策户和即时帮扶人口信息与行业部门共享,确保困难群众即时享受帮扶政策。各县市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全市形成“1+ 13”制度体系。
针对社会救助资源分散化、政策碎片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我市创新构建起社会大救助体系,全面梳理低保、特困、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司法、慈善、临时救助等各类各项救助政策,对涉及15个部门的42项救助政策项目进行整合,打造“政策、平台、网点、队伍、保障”五大体系,优化简化社会救助审批流程,所有救助事项审批权下放到镇街,搭建社会救助智慧信息平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协同共享,所有政府社会救助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目前,全市所有县市区、乡镇和村(社区)均设立救助网点,所有救助项目全部进入社会救助平台运行。去年10月1日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共受理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业务2万余项,2.6万余名群众摆脱了生活困境。
动态监测 实时智能预警
防止返贫致贫,关键要盯紧重点对象,实施动态监测。作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和全省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县,临邑先行先试,今年6月对社会救助平台升级改造,依托“3库2指数”对低收入人群实行智能精准管理。
记者在临邑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看到,升级后的综合救助服务平台设有开放式登记库、智能化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救助成果库3个数据库,以及用于识别瞄准低收入人口的困难指数和从收入、支出、财产、人口结构等关键量值变化体现低收入人口变化趋势等发展指数2个指数。临邑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玉晓介绍:“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将个人信息登记入库,同时按照城乡低保标准的1.5倍确定低收入人口识别标准,全部纳入数据库,平台依据人社、医保、教育、住建等部门共享信息和两个指数的变化,自动获取家庭状况的关键贫困量值变化,智能提示预警信息和退出贫困信息。”
德平镇北沈村的郭仁新是平台预警后获得救助的对象。41岁的郭仁新有3个女儿正在上学,家里本就不富裕,前段时间,他又突患大脑胶质瘤,手术花了10多万元,术后还需做化疗,长期服药。综合救助服务平台第一时间接收到医保部门共享的数据信息,显示这个家庭有大额医疗支出,困难指数和发展指数也发生相应变化,平台即刻提示预警,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将数据推送至村级后,协理员经调查核实,为他办理了低保和临时救助。
线上平台预警监测,线下则建起县、镇(街道)、村三级115个服务网点,对全县857个村全覆盖,村级民生服务室都配有协理员。平台根据低收入人口的困难指数和发展指数,对他们实行红黄蓝3级管理,红色家庭情况最困难,协理员需要每月入户核查并在平台打卡,黄色的需每季度入户核查,蓝色的则需每半年入户核查。通过人工打卡救助再评估和软件推送数据智能预警相结合,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全程监测和新致贫、易返贫的实时预警。
“为让困难群众即时获得救助,免除跑腿麻烦,我们将过去的‘个人申报、镇街审核、县级审批’变为‘村级申报、镇街审批、县级监管’,引入电子签章、CA认证,协理员可即时代办包括城乡低保、农村特困等36项救助事项在内的181项民生服务事项,办理时限缩短了30天。”刘玉晓说。
目前,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农户自主申请、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信访信息处置相结合的监测对象发现和预警机制,精准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市扶贫办对接行业部门比对筛查预警情况,反馈县乡筛查预警信息4.09万人次,共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395户。
分类帮扶 严防返贫致贫
“最近学习怎么样,跟同学们相处还好吗?有什么困难随时说。”6月29日,庆云一中教师任朝霞给自己一直帮扶的学生小燕打去电话询问她大学生活情况。像这样的电话,隔一段时间,任朝霞都会打一个。19岁的小燕家住庆云县尚堂镇贾家村,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因此背上了数万元外债,母亲靠打零工抚养她和年幼的弟弟。看着母亲受苦受累,懂事的小燕曾一度想辍学打工帮母亲分担压力。
庆云创新实行一名科级干部、一名优秀教师、一名爱心企业家共同结对帮扶贫孤孩子的“三帮一”扶贫助学模式,小燕成了受助对象。县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副主任胡海斌、优秀教师任朝霞、爱心企业家郑香禹结对帮扶,有负责帮她调整心态的,有课后辅导学习的,有出资解决生活困难的。小燕无论是学习成绩、精神状态,还是对生活的态度、对未来的期望,都有了很大改观,去年高考更是以超出本科线81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
防止返贫、致贫,根本上要提升低收入人口自主发展能力。庆云县从教育扶贫入手,既为贫孤孩子提供良好物质条件,又在精神层面上正确引导,有效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实现扶贫、扶智并举,彻底拔掉贫困代际传递的穷根。庆云这一经验迅速在全市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已募集扶贫助学基金5200余万元,帮扶贫困学生4000余人。
缺什么就补什么。秉持这一原则,我市织牢兜底保障网,建立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安居帮扶、保障帮扶、助残帮扶、金融帮扶、消费帮扶、社会帮扶十大项政策体系,采取一系列措施,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他们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此外,我市持续攻坚态势,强化督导监管,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和新致贫的发生。今年以来,分片全面督导2次,及时调度反馈县乡预警信息排查情况。另外,随时关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脱贫享受政策户和即时帮扶人口信息变化,监管“两不愁三保障”相关信息变化情况,确保政策精准落实。
“我们借助信息平台手段和行业部门共享协作模式,实现脱贫攻坚从‘集中攻坚、精准扶贫’到‘开放纳入、智能核准、精准帮扶、监测预警’的防返贫致贫闭环式管理,常态化推进。”市扶贫办副主任赵万军表示,将继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帮扶机制,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尹晓燕 通讯员|李禄超 彭福祥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