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第二批拟入围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名单,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德州职业教育集团榜上有名。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深耕产教融合办学机制和科学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对此,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樊兆杰有着深刻的认识:作为全市唯一国办高职院校和职业教育龙头学校,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要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抓早抓实,为招商引资企业和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持、科技服务,为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培训,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肩负起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职责。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德州市产业体系建设需求,服务企业技术技能需求,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提供了“德职模式”。
亲惠共融
聚合服务发展新动能
2010年8月,经德州市教育局、德州市经信委批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229家企业、6个行业协会、13家职业院校成立了德州职业教育集团。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牵头、理事会议决策、多方高层聚力、集团形式运作”的运行体制,形成校企“四个共融”合作机制。
信息共融,及时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在人才培养、人才招聘、培育培训等方面做到校企资源共享,今年以来,先后举办德城、乐陵、武城、庆云等县域专场招聘会,举行“企业家走进德州职院”活动,500余家企业进校开展招聘宣讲,同步举办200余场线上招聘会,为学校2021届5600余名毕业生对接本市2万余个就业岗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信息共融链接人才供需端的做法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15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20年至2021年,连续2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一百所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高校之一;连续6年被新浪网、齐鲁晚报等媒体评为“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
育人共融,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到集团成员企业调研用工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企业高管和专业技术人员进校任教并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工作,校企“双元”育人扎实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今年6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赛项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作为当前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型赛事,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树旗、导航、定标、催化”作用。德州承办这一“国”字号赛事,有利于我市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经过激烈角逐,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一举夺得一等奖第一名,喜获全国“总冠军”。至此,该校已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这些赛项的参赛同学们不只是为学校、为德州争得了荣誉,更是在精研技能的过程中为自身的发展铺就了康庄大道,这些学生尚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争抢一空。该校60多年来,始终坚守职教报国兴市初心,为社会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30余万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技术精英、知名工匠、行业翘楚。
共建共融,通过举办“厂中校”“校中厂”,校企之间深度融合,实现一体化办学。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专业点和培训基地,组织集团成员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升和新技术技能培训;秉承校企共建、专业引领理念,与企业共同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共享型实训室13个,实施实训8S管理标准,实验室、产品检测室、实训中心、实训基地面向所有成员学校开放,建立健全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和运行规范。
文化共融,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入企业,定期举行“德能大讲堂”“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邀请企业家、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开展工匠精神培训;强化学生规范意识、标准意识,细化匠心培养标准,锤炼学生工匠精神。截至目前,德州职教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成员企业429家、成员学校39所、成员行业13个、成员科研院所1家的综合类职教集团。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骨干职教集团”。
今年,山东省共有63家职教集团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示范职业教育集团(联盟)遴选,最终10家职教集团成功入围。德州职教集团此次入围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必将进一步促进集团各成员单位亲惠共融、密切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服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双翼共振
增强服务发展新活力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我市541产业体系,以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办学模式,专业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教书育人与社会服务“一体两翼”式的办学格局逐渐成型。
产业带动专业,专业服务产业,产业群与专业群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学校开设高职专业47个,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等 16个专业大类, 100%匹配德州市“541” 产业体系,其中,服务五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医养健康、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设置30个专业;服务四大传统产业(绿色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特色轻工)设置5个专业;服务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设置专业12个。这其中,与企业合作共建“互联网学院”“航空乘务学院”等7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办学活力不断彰显,学校先后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产教融合研讨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教育部官网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经验》为题对该校办学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吸引了省内外十几所兄弟院校前来考察学习。办学模式看德职,已经成了业内共识。
开展多元社会服务,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集培训、鉴定、大赛和咨询服务“四位一体”的社会服务平台,依托学校师资,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面向农村、行业、企业、社区等开展农技服务、技能培训、对口帮扶、技能鉴定等活动。以面授培训为主,送教上门,加强师生交互活动;尤其强化实训,提高受训者的实际操作能力,着力打造培训理念先进、培训层次完善、培训课程资源丰富、培训形式多样的德职培训品牌。2020年,学校为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入职的225名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受训员工普遍反映受益良多,企业更是给予充分肯定。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培育乡村振兴巾帼人才,积极承接德州市妇联“乡村振兴巾帼先行”和“乡村振兴巾帼人才”项目,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按照农村妇女不同需求,为辖区内各县市区新型职业农民开展送教上门,先后完成了育婴员、家政服务、烹饪、柳编、缝纫、面点、养老护理员等36个班次共1718人次的农村妇女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技能培训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德州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进一步推进了区域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教共舞
拓展服务发展新领域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樊兆杰带领学校技术服务团队与德州各县市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建立健全政策支持、服务保障机制,搭建人才、技术、项目等供求信息发布和对接平台。校企联合组建科技开发与项目研究团队,利用成员单位的自身优势,对联盟内有前景的科研课题、产业项目进行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技术指导。目前,学校成立了应用技术研究院和 11 个应用技术研究中心、36支技术服务团队。
技术服务团队定期为企业“会诊把脉”,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共同开展科技攻关、营销创新等工作,促进双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促进了一系列成果的转化。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在社会服务工作中发现,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的广泛应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领导干部和各类人才的信息化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樊兆杰带领团队编写了《顺信而为——信息化思维与领导力》一书,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人员学习参考。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各个专业、每个系部,下一步,我们将以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为抓手,以打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系为着力点,聚焦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和新旧动能转换,创新服务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充分释放职业教育助力现代产业发展的潜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贡献‘德职案例’‘德职智慧’‘德职力量’。”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同光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王露 通讯员|冀康建 徐锐
审核|王育恒 终审|高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