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评论员文章: 扛好“三面旗” 走实振兴路 ——六论学习贯彻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

扛好“三面旗” 走实振兴路

——六论学习贯彻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作主抓手,让农业大市强起来,“要敢扛‘三面旗’,争当先行区”。我市是农业大市,多年来,“三农”工作稳扎稳打。步入新发展阶段,要把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扛牢“粮食安全”大旗、扛好“食品名市”大旗、扛起“城乡融合”大旗,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走实振兴路,稳住“三农”压舱石。

扛牢“粮食安全”大旗。粮食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亮点产业,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长期走在全国前列。面对资源约束日趋加紧的实际,扛牢“粮食安全”大旗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当前,挖掘粮食产业新潜力、培育新增长点,必须打好种业翻身仗,稳固耕地基本盘,这是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细化深化。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今天,我市高产创建的“升级版”——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也应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向科技要粮、向耕地要粮,实现稳面积、提单产、优产能。打好种业翻身仗,我们有诸多政策和平台优势,如出台了《德州市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德州市农作物协同创新育种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我们还有全国首批、我省唯一由市级农业农村部门管理的试验站——德州市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站;拥有多家自建育种机构的种子企业。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技术优势, 攻关“卡脖子”技术,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现代种业发展体系。稳固耕地基本盘,要严格管护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做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

扛好“食品名市”大旗。“农头”连“工尾”,“粮头”带“食尾”。我市农产品类多量大,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全有条件打造中国食品名市、建设中央厨房。 “德州味”在京发布是我市落实品牌强农战略、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迈出的坚实步伐,下一步要高点定位“提品质”,聚焦发力“创品牌”, 向上延伸产业链,带动优质农产品生产;向下延伸产业链,做好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让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立足自身优势,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做专做优做精,形成建好一个园区,隆起一片高地的效果。

扛起“城乡融合”大旗。城乡融合,是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中央省市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尊重群众意愿是基础。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综合考量产业基础、经济优势、发展后劲等因素,做强县城中心城区的同时,做大一个强镇、做强特色小镇。城乡融合发展,做强产业是根本。要下大力气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因地制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让农民“上链”致富,筑牢新型城镇化根基。城乡融合发展,要素流动顺畅是关键,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聚焦“人”,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又激励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聚集“地”“钱”,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