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 让生活更美好
——九论学习贯彻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民生连民心,民心系国运。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强调,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落脚点,让群众生活水平好起来。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有困难变成干部去作难,把群众疾苦变为干部辛苦。民生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福祉,只有带着责任和感情,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不断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资源向民生倾斜,才能让民生改善更有“温度”,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改革硬碰硬,民生实打实。改善民生不是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社会进步的增长点、动力源。各级各部门把改善民生放在心头,就要把改革责任扛在肩上,从民生关切中找到民生动力,把民生诉求转化为改革的方程式,求解民生考题的步骤,推动发展的进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三问于民”活动,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重大民生事项由“为民做主”转变为“让民做主”,以民评民说为标准、民心民力为依靠、民意民声为依据、民愿民盼为方向、民惠民富为目标、民苦民痛为失职。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发展观、政绩观,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树牢统筹这一理念,横向打破部门行业界限,纵向强化各级协同联动,建立健全“纵到底、横到边”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市县乡村联动的体制机制,主动下访、主动排查、主动化解,整合职能、优化流程、高效接访,提升为民服务效率。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减存量、控增量为总方向,压实属地管理和行业部门责任。
夯实网格管理、科技信息、法治保障三个基础,形成网格闭环管理,强化科技手段应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筑牢社会治理防线。实施网格员全覆盖,合理设置网格,灵活配备网格员、志愿者,完善网格体系,不能空网、漏网。增强工作敏锐性,主动排查隐患,提前堵塞漏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信访件、遗留问题化解作为必办实事,深化信访工作示范县全域创建。
开启高品质生活,离不开发展这把总钥匙。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享有高品质生活,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答卷”。进入新时代,人们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进一步推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才能为高品质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期,国内多地陆续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级各部门要统筹抗疫与发展,采取精准有力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优化服务保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的民生谋划,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同频共振。只要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我们就一定能交上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