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我市在北京召开全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论证会,邀请国家、省级有关专家对《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并与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省农业农村厅签订《共同推进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合作协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德州是全国五个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之一,全国第1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有条件、有责任在粮食高产创建上先行一步。
今年4月,山东省副省长曾赞荣同志带队到农业农村部对接工作时,有关领导同志提出支持德州创建“吨半粮”示范区。我市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深入论证,今年7月德州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全域粮食生产功能区整建制创建“吨半粮”市。这项工作,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粮食高产创建的德州模式究竟什么样?
粮食高产创建“德州模式”全国推广,助推全国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粮食总产达144.24亿斤,小麦、玉米两季单产合计1061.4公斤,2009年,我市成为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省政府给予德州市农业局记集体一等功,这是建国以来省政府第一次给予市直单位记集体一等功。这不仅在我市、我省粮食生产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放在全国来看,这一高产创建的样本也具有重大意义。
2010年,农业部、山东省政府联合在德州市召开了“德州市亩产过吨粮经验总结会”,全面总结推广德州经验。2011年,粮食高产创建“德州模式”在全国推广,全国共选择了500个县整体推进。 2011年4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带领农业部、全国供销总社、国家气象局、国家粮食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务院研究室等部门分管领导深入齐河县十万亩小麦高产创建整乡推进示范片现场考察指导小麦生产。回良玉对德州经验给予充分肯定,明确提出“高产创建是一种理念上的改变,需要组织形式的创新、生产方式的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的配套和适度的规模经营。 ”同年,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专题培训班在我市举办,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相关市(地)农业部门和50个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参加培训。此后,全国产粮省、市、县普遍到我市来考察学习粮食高产创建经验。
粮食高产创建“德州模式”在全国推广有深层次背景。当时,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进入缓慢期。建国初期,我国粮食总产1亿吨,至1978年达3亿吨,2007年达5亿吨。粮食产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极其不易,尤其越往后,难度越大。为扭转这一局面,2007年国家提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也就是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增加1000亿斤。
2011年,粮食高产创建“德州模式”在全国推广后,产生了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2011年至2015年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年增长百分比分别为3.2%、2.1%、0.9%、2.4%;期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年增长百分比分别为0.57%、0.68%、0.68%、0.55%。粮食产量增长百分比远大于种植面积增长百分比,这说明,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单产,而单产之所以大幅度增长,粮食高产创建功不可没。
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历史性地实现“十二连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多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自此,全国粮食连续多年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良田良种良法配套,成就粮食连续15年丰产丰收
良田与良种、良法实打实地结合在一起,让我市粮食连年丰产丰收。
良田即高标准粮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高产创建的基础。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是高产创建示范方的共同标志,建成这样的高标准粮田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办不到。为避免涉农资金“撒胡椒面”式投入带来的弊端,自2015年以来,我市整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土地综合治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等项目,累计投入23.9亿元,集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全市268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被列入省级建设规划,2017年已全面建设完成。正是在示范方带动下,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成为现实。
推广良种良法是粮食高产创建的支撑和保障。我市依据“种子饱粒儿,技术打捆儿,体系分层儿”的生产模式,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粮食单产由此大幅提高。“种子饱粒儿”即良种工程。自2003年实施种子工程以来,全市共有65个农作物品种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其中国审品种13个、省审品种52个,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技术打捆儿”即技术集成。良法方面,全力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深耕深松、播后镇压、浇越冬水、氮肥后移等配套技术,全市70%以上的粮田推广了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双晚”技术。
良种良法入户,才能打通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中,我市实施了“百乡千村万户农民培训工程”。市级培训到县级和重点乡镇,县级培训到乡镇和重点村,乡镇培训到村级和重点农户,达到万亩区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活跃在田间地头。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各级专家和农技人员,包村包片、进村入户开展指导,将优良的高产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良田良种良法配套给力粮食生产。 2003年至今,我市粮食连续15年丰产丰收。目前,总产稳定在年均160亿斤左右,并获2017年度全省粮食安全责任考核第一名。
打造高产创建“升级版”,粮食生产走向绿色高质高效
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同时,德州持续打造高产创建升级版,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引领农业向现代化、绿色化方向转变,提升了粮食生产后劲。
粮食连年丰产丰收后,挖掘粮食生产能力新潜力、培育粮食生产新增长点,我市着力在粮食标准化生产、绿色增产技术集成、创新生产服务模式和推广农业技术方面下功夫,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粮食绿色发展之路。 2017年8月12日《农民日报》头版以《一个“吨粮市”的绿色追求》为题,报道了我市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的新经验、新做法。
齐河县是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典型代表,2015年,该县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小麦、玉米质量安全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两项国家级标准体系,成功创建8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2016年获农业部授牌。各粮食高产创建县把绿色理念贯穿粮食高产创建平台建设的全过程,推广高产、高效、多抗的新品种以及控肥、控药、控水等节本增效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等,推进耕地的质量建设,努力提升土地产出率、投入品利用率。
大规模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同时,建立辐射带动区。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服务体系,在辐射区内推广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主要技术措施和主导品种,逐步引导农民减少农药、化肥、种子、水资源的使用,提高水、肥、药利用效率,提高种植效益。通过对辐射区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绿色种植理念深入人心。
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可以说,粮食生产步入了新时代。我市粮食生产也出现了可喜变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主体的粮食生产新模式,带动了强筋小麦、鲜食玉米、青贮玉米、高蛋白大豆、优质杂粮等作物面积持续扩大。禹城市发展高蛋白大豆5.5万余亩,比种植玉米亩均增收140多元。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增长源。去年9月,我市成立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全力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