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产业为基 关键在人——探寻新时代中国宜居宜业新乡村平行论坛侧记

走在前列,全面开创,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10月16日,在“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1”探寻新时代中国宜居宜业新乡村分论坛上,谈文胜、钱文荣、郭建军、秦占奎、郑方辉围绕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人口双向流动、构建动力机制等方面作了精彩演讲。深入浅出的政策解读、生动详实的案例分享,新理念、新路径的交流碰撞,在与会人员中引起热烈反响,现场气氛分外活跃,论坛为探寻新时代中国宜居宜业新乡村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现实借鉴。

湖南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接续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谈文胜向与会嘉宾描绘了乡村振兴美丽图景的经验做法。

谈文胜认为,政府应当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及主导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带动一方百姓走向致富。

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表示,建设宜居宜业新乡村,需继续关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加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钱文荣认为,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何建设宜居宜业新乡村,他提供了两条建议:继续关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正确处理粮食安全与经济结构调整间的关系。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为那些适合进城的农民在城市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这样一来农村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才能吸引更多懂农业、爱农村、有情怀、有能力的人下乡返乡。”他说。

对于“宜居宜业”,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郭建军认为,宜居宜业相辅相成。山东和河南一样都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广阔,一定要坚定不移发展农业产业化,把产业链条拉长。这条路符合山东河南的实际,也符合中国的国情。同时要顺应新时代和人民的新期待,把乡村服务业发展好。

平原县桃源街道的三集中模式让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秦占奎印象深刻。“新农村建设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口流失,德州的做法很有针对性,为今后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秦占奎认为,乡村振兴要从新四化方面进行突破,第一是乡村城镇化,第二是人口集中化,第三是土地规模化,第四是产业经营市场化,跳出以往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华南理工大学绩效评价中心主任,法治评价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郑方辉则从构建动力机制,实现执行力与公信力统一,以绩效评价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郑方辉认为,乡村振兴任务艰巨,要达成目标,需要抓手。对于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有助于以追求农民获得感最大化定位地方政府绩效目标。

乡村振兴是一个慢变量,由于自我修补能力较弱,农民话语权缺失,传统生活方式惯性强劲,乡村发展难以承受过强的外力。“政府绩效评价是一种责任机制,旨在有效厘清地方政府职能,引导、激励和约束地方政府作为。因为从根本上说,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他说。

分论坛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与会的我市代表纷纷表示,本次论坛极大地开阔了自身眼界,几位专家学者的经验分享具有现实引导意义。禹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蕾表示,乡村振兴论坛听后受益匪浅。“浙大钱教授讲到的新型城镇化,与德州有很大相似。禹城市目前正在做新型城镇化探索,需要人口双向流动起来,包括土地规模集中经营,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周蕾说,下一步禹城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土地规模经营上明确思路和方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马乐 屈大鹏
编辑|屈大鹏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