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丨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资料:刘兵制图:巩晓蕾   远眺黄河济南段。

10月19日,一列满载汽车零配件的集装箱班列,从郑州内陆港圃田货运火车站发出。两天后,这批货物将抵达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装上出口东南亚地区的轮船。

便捷的物流通道,背后是山东充分发挥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优势,创新“陆海联动、海铁直运”内陆港物流监管模式,构筑沿黄国际物流大通道,把港口搬到了沿黄流域城市和企业的“家门口”。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滔滔黄河,哺育了齐鲁儿女,润泽了山东大地。山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国之大者”,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放在压倒性位置,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深入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山东落地实施,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立足山东实际,搭建“四梁八柱”

牢记“国之大者”,落实国家战略,建立省市县工作推进机制,构建“1+N”省级规划体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山东纳入国家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落实好国家战略是党中央赋予山东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山东的重大发展机遇。

行稳致远,规划先行。编制一部高质量的规划是重中之重。

“高起点研究谋划、统筹考虑、多规合一,开放式编制实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周连华说,山东组建由6位“两院”院士领衔的高层次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动与其他沿黄省(区)对接规划编制工作,并会同有关单位编制水利、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等省级专项规划,构建“1+N”省级规划体系。

落实国家战略必须摸透省情、找准定位、彰显特色。围绕生态保护、污染治理、黄河安澜等7个方面,山东在对沿黄地区普查大调研的基础上,形成1个总报告、7个专题报告、25个县(市、区)分报告和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地理信息“一张图”,为编制规划和落实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后,我省结合实际编制出台了相关规划,明确生态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等10项重点任务;同时,生态、水利、文化等9个专项规划也已基本编制完成。

“我们立足东营特点,研究提出了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重要标杆、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盐碱地高质高效农业创新高地等五个方面的战略定位。”东营市新旧动能办副主任张月锐介绍。

规划既定,重在落实执行。山东在省市县三级均成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起省市县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采取实施规划重点任务分工的方法,把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和16市,每一条都责任到人。”省发展改革委蓝色经济区建设指导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建设指导处)副处长张军鹏说,目前,山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落实措施基本构建完毕。

把项目作为落实规划的核心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山东还谋划了涉及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安居、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等500多个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今年以来,集中推动实施生态保护等10个方面39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5万亿元,年度投资2100亿元。通过实施这些重大项目,黄河三角洲生态退化、“悬河”态势严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等长期困扰山东的突出问题将得到破解。

坚持“一盘棋”,守好“生命线”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东平湖新增各类湿地2.6万亩,前9个月山东黄河干流国控断面水质指数同比改善7.3%

河海交汇,大河息壤。5月22日,黄河入海口,黄河流域首个生态环境观测站——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正式挂牌成立。

“观测站对黄河三角洲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种类、数量、分布、行为等进行观测研究,并对生物多样性开展本底调查,可帮助我们全面掌握三角洲的生态状况。”省生态环境厅生态保护处处长王清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牵引,加快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曾在这里进行油气勘探开发。为守护母亲河的馈赠,山东不惜拆掉年产值5亿多元、位于三角洲核心区和缓冲区的300处油井。在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之间,山东的选择是前者。

护好大河之洲,安稳候鸟之家。目前,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至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由12种增至25种,每年有600多万只鸟经此迁徙、越冬、繁殖。

黄河污染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破解难题,山东以沿黄地区河湖为重点,深入推进污染治理一体化,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改善黄河流域环境质量。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也是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对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曾经,这里网箱网围一度占到水面的55%,不仅污染水源,还影响行洪安全。山东下大力气开展东平湖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投资32亿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新增各类湿地2.6万亩。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山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开展完成11多万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率先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与河南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率先建立省际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今年前9个月,山东黄河干流国控断面水质指数同比改善7.3%,入海口总氮浓度改善9.1%;2019年以来水质稳定在Ⅱ类。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山东坚定不移落实‘四水四定’,深入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行动,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省水利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刘建基说。数据显示,2020年,山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30.13立方米,较2019年下降4.4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46,连续18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

江河安澜,是人民群众对河湖的最基本诉求,是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支撑,是实现“幸福河”的首要保障和先决条件。但要看到,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

为了保障黄河安澜,近年来,山东紧盯“二级悬河”突出问题短板,以黄河干流、蓄滞洪区、支流河道为架构,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以及黄河下游安全监控系统等一系列重点项目。

目前,黄河下游及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成,6座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黄河山东段主河槽过流能力提升至5000立方米每秒量级,逐渐构筑起保障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稳固防线。

锚定高质量,奏响“大合唱”

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新格局,谋划实施102项跨省合作事项

9月29日,“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通车,“穿黄”通行时间缩至4分钟,形成链接济南市主城区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核心通道。

今年4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复,掀开了济南建设起步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条黄河横贯东西,合作共赢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山东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南北连接京津冀、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东西贯通黄河流域广阔腹地,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有责任也有能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

“产业是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产业才能支撑城市群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教授认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必须要做优产业。

山东沿黄各市从“老”破题,向“新”出发,一手做强传统产业,一手布局未来产业,努力实现从弯道超车向换道超车的转变。今年上半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6%,其中,沿黄9市占比近30%。

立足对外开放、出海港口、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山东主动加强与沿黄省区的联动合作:与沿黄8个省区对接会商,围绕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科教文卫等7大领域,谋划实施102个跨省合作事项;山东港口集团内陆港数达到20个,陕西67%、河南60%的出口集装箱,以及甘肃10%的进出口货物,通过青岛港外运……

9月8日,山东东阿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与陕西清涧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签署沿黄经济带政务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统一、代收帮办、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跨省通办,让区域企业和群众享有更多“同城待遇”。

万里黄河,在山东留下1702平方公里的滩区,60万群众居住其间,曾饱受黄河泛滥之苦。2017年山东全面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实施外迁、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5类工程,给滩区群众一个稳稳的家。

9月13日,随着最后一栋旧房拆除,东明县大王寨村拆迁完毕。不久,这里的土地将实行复耕,新增耕地2000亩。科学规划滩区搬迁腾退土地,做好黄河滩区迁建“后半篇文章”,山东正努力将黄河滩打造成美丽的“花果园”。

大河巨澜越古今,滔滔东流流不息。在黄河润泽的齐鲁大地上,人们将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扛牢责任、奋楫争先,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谱写黄河“大合唱”的山东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