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出版的经济日报,在08版特别报道“黄河”主题,并刊发文章《大河入海处 动能正澎湃》,点赞山东东营持之以恒推进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下为报道全部内容。
渤海湾畔,黄河尾闾,大片洁白似雪的芦花迎风摇曳,芦苇荡里群鸟飞腾,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正成为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在这里,湿地与城市共生共长;在这里,每年有600余万只鸟类繁殖、越冬和迁徙,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
东营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黄河在此流入渤海。该市是典型的平原城市,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水质改善提升难度大。近年来,东营把加强水环境治理作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标本兼治。
东营市副市长王秀凤介绍,东营市从当地的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公安局等8个部门抽调11名专业人员成立市水环境工作组,具体负责水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督导调度,从源头进行“清单式”作战,每周通报全市各乡镇街道超标断面,直接约谈镇办领导。广饶县乐安街道被约谈后,摸清封堵了辖区全部86个排污口。广饶县乐安街道办事处主任朱国胜告诉记者,现在,一个企业一根排污管进污水处理厂,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直接从目的地溯源到企业,避免互相扯皮。
今年以来,东营市省控以上河流断面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山东省第1位。水质好坏,鸟类最有发言权。如今,东营城区及其周边水域、湿地有越来越多的白鹭、野鸭、天鹅等过境或者栖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开始在城区安家。随着入海河流水质不断提升,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86.7%、83.2%。海洋浮游动物种类由2017年的13种增长到目前的24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稳定、生物量逐步提高。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东营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东营持之以恒推进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全产业链整体跃升,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2000万元技改专项资金,新立项技改项目98个,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在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波鸿轨道交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毛坯轮首次压轧试制正在紧张进行。“这次毛坯轮的试压轧成功,意味着高铁车轮国产化、国际化的梦想即将在东营变为现实。”山东波鸿轨道交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任伟说,为打通高铁车轮全产业链,东营开发区超前谋划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并在新材料产业园为前端轮轴材料制造提前预留出土地,助力企业发展。
这几年,越来越多像波鸿轨交这样的头部企业落户东营,产生巨大的上下游带动效应,有力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新材料、航空航天、交通装备制造等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区实施总投资848亿元的重点在建产业项目141个,全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1.3%、60.4%,省级以上规范化科研机构发展到71家,其中国家级8家,闯出了一条构筑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蝶变”之路。
目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产业园正积极融入大飞机研制和北斗导航系统两大国家战略,发展高附加值的临空产业及高端航空服务业。同时,以东营市获批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为契机,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李榕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