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小区业主齐心协力抓窃贼——解析“红色业委会”共建共治共享背后的故事

“这是我们小区居民齐心协力做到的,有人发现了及时在群里提醒,我才能及时抓住小偷。我们小区这么多老人和孩子,一旦有危险不堪设想。”11月4日,提起勇抓窃贼的事迹,小区业主高先生说,当时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看到邻居提醒有小偷撬门行窃,与同事驱车返家围堵小偷。寻找、追赶、拦截、擒拿,抓贼过程一气呵成……不到半小时,偷盗男子被制伏。

齐心协力抓捕窃贼

合力擒贼的背后,是该小区业主共建共享、群防群治的成果。“以前我们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小区也不封闭,外来人员随便进出,发生过几次被盗事件。”高先生说。据了解,高先生所在的小区是已经建成20余年的老小区,现有居民576户共1443名,当初是由多个单位家属院组成的三无小区,多年无人管理。让他感受最明显的变化是去年5月份成立了小区“红色业委会”以后。“这次能够抓住小偷就是很好的证明,业委会成立以后大家伙都有了主心骨,交流更方便、邻里更和谐了,还解决了好多问题。”提起这一年多的变化,高先生能列出一大堆:小区聘了物业,保洁服务有人管了;道路年久失修,业委会联系居委会协调部门进行了修补;搭建了集中充电装置解决小区群众充电难问题……

业委会协调相关部门及时修补道路

像高先生这样的三无小区,在武城县已经实现“红色业委会”全覆盖,小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2020年以来,武城县探索把党支部建立在小区业委会上,实施“红色业委会”城市基层治理机制,通过党建赋能、部门联动、考核引导等举措,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激活城市治理“神经末梢”,全县105个住宅小区(包括三无小区)全部成立了“红色业委会”。

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当前,城市社区治理普遍存在网格太大、物业太差、管理粗放等问题,尤其是普遍存在党组织覆盖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到位现象,住宅小区无组织或有组织无作用问题突出,党建统领、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如何突破城市社区治理?在武城县委书记张磊看来,破解城市社区治理难题,要努力找准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最小单元,这个自治单元就是城市居民小区,而不是社区居委会,因为在同一个居民小区的群众才有共同的利益关联,这个利益关联身份就是“业主”。为此,武城县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把党的领导延伸到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号召在职党员干部带头,回到自己居住的小区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对在职党员实行“一方隶属、双重管理”,推动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对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由“软连接”变成“硬管理”。

“‘红色业委会’的核心内容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居民小区组织体系和治理架构,打造为民服务的高效平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张磊说,今年以来,武城县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抓手,通过推广“红色业委会”治理机制,充分调动了在职党员的积极性,融洽了业主和物业关系,实现了“业主有需求、物业有动作”。目前,武城县的105个小区党支部与112个包保单位完成年初确定的136个共驻共建项目,同时吸纳了1万余名党员群众,组建了160个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1000余次,覆盖政策宣传、疫情防控、邻里互助、矛盾调解等32个领域,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玉磊 吴华 赵凯 张振旭
编辑|屈大鹏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